瀏覽類別
新訊
【博物之島新訊】我的土地,我的歸屬:澳洲國立博物館推出原住民藝術展「歸屬」
來自蓬普拉歐藝術文化中心,Christine Holroyd、Elliot Koonutta、Syd Bruce Shortjoe 和Romena Rose Edwards作品《保護我們的海洋II》(Protecting Our Ocean II)。(圖片提供:The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Museum Island Column】Archaeology at Your Doorstep: Hualien Archaeological Museum Conveys…
The Hualien Archaeological Museum, opened in 2021, features an exterior where its name overlaps with the stone-carved sign of its predecessor, "Shoufeng Township Public Enterprise Fengtian Market". (Provided by Hualien Archaeological…
【博物之島新訊】重返少男/少女的青春記事:臺北市立文獻館「轉大人了沒?」特展
「轉大人了沒?」特展於西本願寺樹心會館展出,邀請觀眾一探1960年代前後,青少年成長歷程的種種煩惱。(林琮穎 攝影) 作者:林琮穎(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謬思設計師) 對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少年,「轉大人」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發育,更要面對心理與社會的轉變,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青少年們,可能有著相似的煩惱。臺北市立文獻館「轉大人了沒?」特展(展期至2024年10月13日)結合大量的文獻文物、場景營造、情境漫畫,敘說1950至1970年代臺灣青年男女的心境小劇場。 …
【博物之島新訊】探索友善近用的多元色彩!香港藝術館兒童教育展
展間入口設有能讓輪椅使用者進入的無障礙拍照佈景。(陳瑋彤 攝影)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香港藝術館於2024年2月推出兒童教育展「細世界明日樂園」(展期至2025年1月1日)。展覽邀請兒童參與策展,同時關注身心障礙觀眾之需求,嘗試打造更具多元友善的藝術觀賞空間。其中,展覽題目出自經典粵語兒歌《世界真細小》,寓意在有限空間發揮無限想像。…
【博物之島新訊】祝福你有很多魚!與港口部落阿美族探尋海洋的永續發展
由王力之、潘明志創作的作品《adihay ko foting有很多魚》呼應展覽名稱,欲呈現部落族人生活中對於海洋的知識與技藝。(鄧皓勻 攝影) 作者:鄧皓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2024年凱達格蘭文化館「祝福你有很多魚」特展(展期至2024年9月22日),展覽名稱來自海岸阿美語「adihay ko foting」,意指「(捕獲)很多魚」的期許與問候,同時也象徵著生態平衡、自然共生等精神。隨著環境的改變,豐收景象日漸式微,也連帶影響了部落海洋知識的傳承。…
【博物之島新訊】走進藝術遊樂園!臺南市蕭壠文化園區體驗藝術的多元想像
「藝術健身房」特展,作品發想自健身器材,使觀眾可在其中伸展筋骨與作品互動。(蕭壠文化園區 提供) 作者:林育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座落於臺南市佳里區的蕭壠文化園區,是由舊糖廠建築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間,包含藝陣館及西拉雅平埔文化館、藝術家駐村空間,兒童藝術特展空間與圖書館等。 園區關注當地陣頭、西拉雅文化,例如「雲端香路.數位陣法:陣頭和他們的產地」常設展規劃系列藝陣文化體驗活動「蕭壠藝陣月—囝仔 ê…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裡的實驗室!荷蘭NEMO科學博物館動手玩科學
「人類」展區,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藝術裝置《A Handstand》,骷髏雕塑以雙手倒立的姿勢鼓勵人們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也象徵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DigiDaan 攝影/NEMO科學博物館 提供) 作者:賴若欣 (荷蘭萊登大學考古學院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碩士生) …
【博物之島新訊】穿越時空的N種方法:2024年臺南人權月探尋城市中的白恐故事
2024年臺南人權月以四個不義遺址地點,呈現地方白色恐怖歷史,包含南美館1館、愛國婦人會館、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及新營曬書店。圖為愛國婦人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展區。(吳欣穎 攝影) 作者:沈菲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碩士) 2024年8月臺南市政府首度舉辦臺南人權月「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活動至2024年9月8日),透過多元形式的藝術創作,並結合在地青年、藝術家、教育者的獨特詮釋,帶領觀眾重新探尋隱於城市當中,被誤解、消失的白色恐怖故事。…
【博物之島新訊】探索「創作」中的生活記憶!國美館兒藝基地全新教育展
展覽結合「小線索」學習單,帶領兒童從「創作」的角度認識作品,為4至12歲的兒童觀眾提供體驗藝術的多元方法。(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作者:莊棨惟(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館與藝廊碩士、藝術文字工作者) 國美館兒童藝術基地於2024年7月6日推出全新教育展《「我記得……」:關於記憶與想像的拼貼》(展期至2025年6月15日)。展覽以鄰里街廓、家庭及遊戲空間等主題出發,連結兒童的日常經驗與記憶,包含四個展區:「記憶中的氣味」、「日常風景」、「家的形狀」、「並置的遊戲」。…
【Museum Island Column】Encountering Memories of Affordable Housing: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key visual design of the 'Freedom of Movement' exhibition is a collaborative creation by Onion Design Associates and residents of Ankang. It features a collage of residents' calligraphy and documents showcasing the community's mem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