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品嚐歷史裡的臺灣味,「數味食光特展」共筆轉譯之策展實踐 十月 3, 2025 展覽主視覺與入口處展示。(洪璿晴 攝影) 作者:洪璿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研究生) 細數臺灣多元的文化風貌,「飲食」或許最能體現這座島嶼的豐饒與兼容。它揉合不同族群的記憶,承載跨越時空的歷史網絡,並化為日常生活裡難以取代的味覺記憶。…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航越歷史的漫漫歸途——舞鶴引揚紀念館 八月 19, 2025 拘留營模型,呈現狹小空間內擁擠的生活景況。由於熱氣上升,身體較虛弱者通常被安排睡在上層。模型中的人物正在分食稀少的食物。(王奕尹 攝影) 作者:王奕尹(格拉斯哥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坐落於日本海沿岸的舞鶴市,不僅以秀麗海景與優美地名聞名,更承載著一段沈重的歷史記憶。二次大戰結束後,根據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日本政府須將所有滯留海外的軍民遣返回國,於是選定包含舞鶴港在內的18個港口,作為接納返國者的「引揚港」,以利大規模遣返作業。…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尋訪百顆星星的記憶:新竹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常設展 三月 19, 2025 《轉個彎,走入將軍村》常設展與眷村原居民及其後代一同共創,每個展覽小細節皆體現其生命經驗與眷村的集體記憶。(陳蘊如 攝影) 作者:陳蘊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從眷村聚落到文化園區——記憶的場域轉型…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在傷痕中翩然起舞:首爾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二月 12, 2025 館方以象徵Halmoni的「黃蝶」設計留言卡,可見留言牆上緊密的蝶群,匯集了日文、中文、英文等各國留言。(翁仲彣 攝影)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遠離囂嚷的市中心,距首爾弘大地鐵站約20分鐘腳程,棲身在住宅區的「戰爭與女性人權館」選址隱蔽。沿著坡道上行,兩旁矮牆上一幅幅女性主題的壁畫夾道相迎,繽紛的色彩洗刷了旅人的躊躇,也層層疊遞了造訪的興致。…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的點心時間!海牙美術館「偉大的甜點」特展揭開隱於糖霜下的歷史 二月 10, 2025 展覽入口,懸掛以各國經典甜點為造型的雕塑。(王幸慈 攝影)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甜點的存在,象徵階級身份的奢侈享受,也是暫時跳脫現實、進入片刻歡愉的橋樑。其色彩豔麗迷人,風味隨季節變化,時而甜膩、時而清爽,是餐桌上不能缺席的焦點。2024年末,荷蘭海牙美術館(Kunstmuseum Den Haag)推出「偉大的甜點——甜點的歷史」特展(Grand Dessert–The history of the…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重返少男/少女的青春記事:臺北市立文獻館「轉大人了沒?」特展 九月 7, 2024 「轉大人了沒?」特展於西本願寺樹心會館展出,邀請觀眾一探1960年代前後,青少年成長歷程的種種煩惱。(林琮穎 攝影) 作者:林琮穎(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謬思設計師) 對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少年,「轉大人」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發育,更要面對心理與社會的轉變,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青少年們,可能有著相似的煩惱。臺北市立文獻館「轉大人了沒?」特展(展期至2024年10月13日)結合大量的文獻文物、場景營造、情境漫畫,敘說1950至1970年代臺灣青年男女的心境小劇場。 …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在平行宇宙中沉思:「德國歷史的轉折點 1989–1848」特展 六月 12, 2024 展覽中討論原子彈投放的裝置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思考:若二戰時德國戰事延宕未止,或許盟軍會將這個毀滅性武器投放於德國,而非日本。(© David von Becker, 德國歷史博物館) 作者: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近年來,「平行宇宙」的概念在電影和小說中廣為使用,這個理論假設,在多個獨立且並行的宇宙中,可能會發生不同的事件與結果。位於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解密!追查犯罪歷史與刑偵故事:溫哥華警察檔案博物館 四月 26, 2024 館內彩繪玻璃註明1986年開館,其原名為「溫哥華警察百年紀念博物館」,裝飾圖樣也顯示當年的皇家騎警騎的是鐵馬。(黃憶欣 攝影) 作者:黃憶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管理碩士、加拿大資深媒體工作者) 溫哥華警察檔案博物館(Vancouver Police Museum and Archives,…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日本箱根寶物殿「曾我兄弟與箱根信仰」特展,揭開蘆之湖畔的復仇故事 一月 12, 2024 位於蘆之湖畔的箱根神社鳥居。(王欣翮 攝影)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位於蘆之湖畔的箱根神社,近年以優美的風景與所屬的湖上鳥居一躍成為社群名勝,但早在社群媒體爆紅前,箱根神社就以其超過千年的歷史,以及名人們的虔誠信仰在日本聞名。建於1907年的「寶物殿」便是為了保存和展示神社的珍貴文物所建,並在2007年時改為如今所見的三層樓水泥建築。 …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專業治理:博物館架構與技術整合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三) 五月 26, 202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透過展示常民娛樂,呈現社會的動態發展與多元關懷。(田偲妤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前文討論中,筆者嘗試說明對於臺史博常設展更新的若干想法,熟悉臺史博的觀眾,也一定可以在常設展中,看到從2011年至今、開館十年來,許多曾經的片段與成果,在這個展場中重新被呈現,這背後是整個博物館系統運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