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下最暖心的數位創作!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的數位拼布被計畫
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與美術館推出的「數位拼布被計畫」,成品收藏於「Art UK」網站,可隨時點閱欣賞。(Photo credit: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Carissa Tanton, Kate Hulme) 作者:林富萍(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公共場合被迫關閉,閉館下的博物館如何提供資源與服務給觀眾?此時,數位科技顯得格外重要,讓觀眾無須到館也可獲得知識與參觀體驗,館方也可與觀眾保持互動。…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蒐藏熱延燒全球!紐約COVID-19當代蒐藏行動之挑戰
紐約歷史協會「徵尋希望—隔離下的紐約市」戶外展覽(Photo credit: Phillip Van Nostrand) 作者:謝孟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COVID-19全球風暴已蔓延一年多,博物館除了面臨閉館危機和轉型,紐約市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也開始呼籲各單位保存疫情相關紀錄。事實上,這類回應社會事件的當代蒐藏行動,美國各大博物館已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不同於過往,疫情產生的紀錄是全球性大範圍、多數發生在網路上,且長時間產生的巨量資料。…
【博物之島專文】延續文化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北海道愛努文化博物館與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的啟示
多變的卑南大溪河道,流傳著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的傳說,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張至善 攝影) 作者/攝影:張至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感謝日本吉原秀喜先生提供詳細的資料與書信討論,吳立涵協助翻譯;博物館同仁林佳靜提供的資料與經驗分享、討論。…
【博物之島新訊】海外巡迴首展獻給臺灣 塩田千春:能在這樣開放心靈的國家展出我很榮幸
塩田千春〈集聚—找尋目的地〉2014/2021。展出現場:臺北市立美術館(田偲妤 攝影) 作者/攝影:田偲妤…
【博物之島新訊】上網找樂子!博物館讓疫情下的人們哈哈大笑
photo credit: cottonbro from Pexels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在疫情未平的當下,所幸有「網路」讓我們直率表達情感、與他人交流。回顧2020年,許多國外博物館以網路迷因、社群媒體大挑戰等活動,讓無法出門的民眾上網找樂子! 【網路迷因】博物館迷因日,哭笑不得地無厘頭掙扎…
2021/6/5【網路書寫博物館—文化部博物之島寫作人才培育系列講座 】(因應疫情,延期舉行,謝謝大家!)
【網路書寫博物館—文化部博物之島寫作人才培育系列講座 】 (因應疫情,延期舉行,謝謝大家!) ❉ 時間:2021年6月5日(六)10:00-16:30 ❉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3樓演講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 名額:60名(額滿即停止報名)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0DG3V9 …
【博物之島專文】揭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人文密碼—李韻儀談多族群共生文化力與策展詮釋
歐舟(山田設計)作品《泡風景》於都歷遊客中心(陳佳汝 攝影) 作者:陳佳汝(前破週報記者、台大人類學系) 一間典雅的日式木造房屋,靜靜座落在都蘭山的半山腰,像是已經存在一個世紀般,依傍著山,環抱著海洋,靜靜等待需要的人們來到。…
【博物之島新訊】如何與觀眾對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社群媒體經營方法
大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囊括超過40萬件藏品的線上典藏庫,邀請觀眾將藝術品擺設在「動物森友會」的家中,在網路世界當起小小藝術收藏家。(Photo credi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Instagra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全數圖片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授權使用…
【博物之島新訊】不畏疫情影響!全球5間新開幕的話題博物館
病人等待接受佛洛伊德心理治療的等候室(來源:Hertha Hurnaus/ Sigmund Freud Privatstiftung) 作者:劉宣欣(澳洲西雪梨大學口筆譯研究所碩士生) 2020年對歐美博物館而言是慘澹的一年,許多博物館尚處於閉館狀態,即使如此,仍有博物館計畫於2021年開幕,以下為5間以新面貌迎接舊雨新知的話題博物館! 柏林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 Berlin)…
【博物之島專文】穿越時空、彼此遙望的二戰下女性: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展示設計評析
《安妮與阿嬤相遇,看見女孩的力量》特展(十禾設計 提供) 作者:何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