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24/06/12-07/17【《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

李泰祥(1941-2014)為臺灣重要作曲家,其音樂創作層面廣泛、作品多元,兼具跨文化的開創性,對臺灣音樂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與啟發。今年為李泰祥逝世十周年,臺灣音樂館規劃相關紀念活動,呈現李泰祥的生命歷程、音樂創作到現今對於臺灣音樂史的貢獻,帶領民眾聆聽這位音樂大師的精采故事。 展覽時間:2024/6/12-7/17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3展廳 洽詢資訊:(02)2343-1100# 1064胡小姐…

【博物之島專文】影像背後的私語與對話: 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示家庭影像的記憶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四樓展廳以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為主題。來源:府中15官方網站。 作者:柯曉如(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研究生) 你多久沒回家了?回家後又與家人聊些什麼?「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期:112/12/12-113/04/07)為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十二周年館慶大展,展覽圍繞三部由導演拍攝自身家庭,從中展開私密過往與親情關係修補的紀錄片,並透過展場各式配置巧思,帶給觀眾不同的詮釋與「觀看」紀錄片的方式。…

【博物之島新訊】在平行宇宙中沉思:「德國歷史的轉折點 1989–1848」特展

展覽中討論原子彈投放的裝置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思考:若二戰時德國戰事延宕未止,或許盟軍會將這個毀滅性武器投放於德國,而非日本。(© David von Becker, 德國歷史博物館) 作者:蔡振家(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近年來,「平行宇宙」的概念在電影和小說中廣為使用,這個理論假設,在多個獨立且並行的宇宙中,可能會發生不同的事件與結果。位於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21期

❉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國立歷史博物館 ❉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 ISSN:0457-6276 ❉ 網址: 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199.html ❉ 書籍介紹: 《歷史文物》季刊以培養國人藝術、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知識,提昇美學素養為宗旨,為多元的文化藝術性刊物。自2020年度起全新改版,以「知性的.感性的.趣味的」為刊物方針,致力打造為藝術文物界的傳記文學刊物。…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4/6/8至6/10【113年科工慶端午 龍粽巨現親子玩翻變色龍】

113年是農曆傳統的龍年,科工館規劃「龍粽巨現」活動,集結端午節之代表元素於活動標語中,諧音「隆重鉅獻」,呼應本活動創意巨型地景創作,也有重磅登場之含義。 本館於一樓大廳地面,以「變色龍」作為意象,用「馬賽克變色龍」為主題,設置寬1,425,高1,050公分巨型地貼,其中將變色龍身上之方塊設計成科工館之英文縮寫NSTM。並且規劃4項遊戲,每位觀眾收取體驗設施券(每張30元,即可遊戲15分鐘)。包含: 「吹龍」、「變色方塊」、「字母跳格」與「圈圈叉叉」等活動。…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113/5/17-114/3/2【河海行舟清明上河圖數位特展】

自古以來,舟上載運著人們的生活,流動著各行各業的繁榮,也使追求自由的精神得以跨越洶湧波濤,抵達嚮往的彼方。 本次2024年故宮X海科聯合特展,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備受關注的「古畫動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揭幕,結合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由科技與實物共構穿越古今的多重體驗。…

【博物之島新訊】英國約維克維京中心穿越考古遺址的多元體驗

維克維京中心展區內設有錢幣小攤,觀眾若花2英鎊購買錢幣,就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和講解製作方法,並把錢幣作為紀念品帶回家。(應元宜 攝影)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今日提到「沉浸式」展覽體驗,聯想到的多半是新媒體藝術,以視覺動態搭配音效,在展間或封閉式劇場內呈現的展示型態。英國約克的約維克維京中心(Jorvik Viking Centre, JVC)選擇將沉浸體驗與文物展間分開,以類主題樂園的手法,將觀眾拉進考古世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