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與高齡藝術家同行,香港「學藝再玩」計畫體驗日常創作的多元可能 十一月 28, 2024 風琴式摺頁展示參與長者的個人故事及其作品。(陳瑋彤 攝影)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高齡者前半生貢獻社會,退休後除了醫療支援,其社交及情緒需求亦不容忽視。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區服務部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下,完成了為期三年的「學藝再玩」藝術計畫,邀請13 組本地藝術家進駐 14 個高齡服務單位,以長期駐點形式帶領社區長者進行五感創作體驗。…
最新消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4/12/11【113年文化產業減碳指引說明會(第一場)】 十一月 28, 2024 隨著全球各界廣泛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文化產業的減碳策略也備受關注。我國文化部自2021年起積極推動淨零轉型,並針對幾項重點文化產業類別的特性,出版包含「博物館」、「表演藝術場館」、「電影院」之三大「文化產業淨零指引」,協助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了解並應用最新的減碳政策與技術,推動文化產業在淨零排放領域的轉型與創新。…
最新消息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12/3-12/4【文物管理論壇】 十一月 26, 2024 相較於展示活動,博物館後場的典藏工作雖是博物館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卻較難對外呈現。良好的文物持拿、包裝及典藏管理不僅能提升藏品運用的效能,在長期視角下,亦是一種能經濟有效地延長文物壽命的方式。而面臨數位時代及數位人文發展,如何在已累積的文物數位化管理系統基礎上提供學界及民眾更多元、深層次的利用方式,建立明代陶瓷索引典也是故宮博物院近年積極發展的目標。…
最新消息 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臺灣美術》學刊徵稿啟事】 十一月 26, 2024 一、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推動美術研究風氣,鼓勵更多相關領域研究者投入臺灣美術之研究與書寫,提昇學術研究水準,促進學術交流,特出版《臺灣美術》學刊,歡迎各界投稿。 二、本學刊自111年起改為每年出版3期,於3、7、11月出刊。全年徵稿,隨時接受來稿。 三、徵稿文類分為「學術論文」、「評論」(含藝評、書評),徵求未曾正式刊登之研究書寫,與本學刊徵稿主題或美術史、美學、美術館教育、策展研究、藝術行政、博物館研究、美術評論、專書評論等相關之文稿,均歡迎來稿。…
最新消息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即日起【科普傳知識,移展遍全台,科工館帶您玩科學、探奧秘!】 十一月 26, 2024 科學不再只是教室或博物館裡的知識!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多年以來推動精采展覽移展海外與國內,擴大科學普及的範圍,並將教育資源帶到更多區域。彙整一下目前科工館的移展亮點,從傳播科技到防災知識,這些多元又引人入勝的展覽,正在不同場地展開,邀請您一起探索科學的趣味。…
學會最新活動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2024/11/30,報名即日起-11/27止【博物館越夜越美麗-夜間開館座談會】 十一月 25, 2024 傳統上的博物館是為社會大眾而服務,因此強調有教無類,但隨著新博物館學的發展,近年來逐漸重視因材施教的理念,博物館需先找出目標觀眾並且時刻關注博物館所服務的目標對象,再依據目標觀眾的需求規劃相關的服務內容,因此,認識到不同博物館在營運上如何聚焦在目標對象的需求,並設計規劃符合目標對象的展覽與服務內容,也是本次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訓的重要理念之一。…
最新消息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4/11/24【第22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天相與真相-從天文說詩詞】 十一月 22, 2024 古詩詞中,日月星辰常被用來抒情言志,然而這些天象描寫背後蘊含了多少天文知識?古人對於天象的理解與詩詞的創作之間又有何關聯?由國科會連續補助第22屆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於113年11月24日上午10時邀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簡錦松特聘教授,主講「天相與真相-從天文說詩詞」,一同探索古詩詞中蘊藏的天文奧秘!…
最新消息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113/11/2-12/10【2024臺灣木材暨木雕與生活創作展-雕刻森嶼】 十一月 21, 2024 臺灣,一個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國家,親愛的您 認識臺灣森林覆蓋率佔國土面積是多少嗎? 認識臺灣森林有哪些林木資源嗎? 認識甚麼是永續生產人工林以及木材合法性標章嗎? 認識使用臺灣木材對淨零碳排與地球環境有重要貢獻嗎?…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感受藝術的療癒力量:洛杉磯蓋蒂博物館的正念之旅 十一月 20, 2024 觀眾使用手機聽語音導覽時同時欣賞James Ensor的作品《基督在1889年進入布魯塞爾》(Christ’s Entry into Brussels in 1889)。(© 2022 J. Paul Getty Trust. Photo: Cassia Davis) 作者: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