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英國最早兒福機構&公共藝廊—倫敦育嬰堂博物館線上共享200年來的故事

倫敦育嬰堂博物館推出「共享故事、共享聲音」線上展,邀請曾在育嬰堂生活的長者、護理師、志工、實習生選取其中一件館藏,藉此連結並訴說他們的故事。(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 participants, courtesy the Foundling Museu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倫敦育嬰堂博物館(the Foundling Museum)授權使用

當新冠疫情開始大流行,倫敦育嬰堂博物館(the Foundling Museum)開始思考如何在封城期間與民眾對話,並持續與市區保持互動,「共享故事、共享聲音」(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s)線上展便是過去一年所累積的成果。這項線上展覽以典藏品為出發點,透過一系列藝術家引領的工作坊,串連出各種故事與聲音,交織出這座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倫敦育嬰堂博物館,前身是英國首間兒童福利機構,也是首間公共藝廊。(Alan Stanton, CC BY-SA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育嬰堂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前身為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專門為兒童設立的福利機構:育嬰堂(The Foundling Hospital),由慈善家托馬斯・科拉姆(Thomas Coram)於1739年創建。「Foundling」是當代英語較少見的詞彙,意思接近「孤兒」,然而這些嬰兒並非被遺棄,而是父母因各種因素(多為經濟困難)無法育兒而主動送至育嬰堂。「Hospital」則非一般定義的醫院,在這裡指「照料」。如字義所釋,育嬰堂專門收留並撫養弱勢家庭出生的兒童,提供長達10年的免費教育。至1954年關閉之前,育嬰堂曾收留過2.5萬名兒童。

倫敦育嬰堂博物館保存許多父母留給孩子的紀念物、育嬰堂相關主題畫作或文物,每件館藏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 participants, courtesy the Foundling Museum)

 

值得注意的是,育嬰堂博物館對英國社會的貢獻不僅是兒童福利,這裡更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公共藝廊,這歸功於18世紀畫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霍加斯在當時英國藝文圈極具影響力,身為育嬰堂創建初期的支持者,他積極鼓勵同時代的頂尖藝術家捐贈藝術品給育嬰堂,並開創性地在院內建立對外開放的繪畫館(Picture Gallery),展示藝術作品並同時為育嬰堂籌款。到了今日,館方仍持續經營藝術項目,許多知名藝術家如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皆曾與育嬰堂博物館合作藝術計畫。

「共享故事、共享聲音」線上展從育嬰堂成員的故事出發,拉近大眾與典藏品的距離,參與者包括護理師、博物館志工、曾參與教育活動的實習生,以及在育嬰堂長大並受教育的畢業生,他們受邀選取其中一件館藏,藉此連結並訴說他們的故事。

 

以館藏的19世紀鐵床為例,喚起Ruth在育嬰堂的童年回憶,她透過Zoom工作坊訴說她的故事,時間似乎回到她入院的第一天,在被分發的床前許下未來的願望。

以館藏的19世紀鐵床為例,喚起許多曾在育嬰堂生活長者的童年回憶,圖為攝於1930年的文獻圖片。(courtesy Coram)

 

霍加斯的畫作《摩西被帶到法老的女兒面前》(Moses Brought Before Pharaoh’s Daughter)則是兩名博物館志工所選取的藏品。這幅畫創作於1746年,描繪了摩西將離開親生母親,交給法老女兒做為養子的故事。霍加斯將這幅畫捐給育嬰堂,可見他希望藉這段聖經故事,傳達機構的初衷和信念。

18世紀畫家威廉・霍加斯的畫作《摩西被帶到法老的女兒面前》為倫敦育嬰堂博物館的重要館藏之一。(courtesy Coram in the Care of the Foundling Museum)

 

「共享故事、共享聲音」線上展藉由精選典藏品,爬梳了280年的豐富歷史,納入整個育嬰堂大家庭成員的聲音,觸動人心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關懷、愛及藝術,如何建構出育嬰堂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