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日, 十月 5, 2025
會員註冊/我是會員/English

CAM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與高齡藝術家同行,香港「學藝再玩」計畫體驗日常創作的多元可能

On 十一月 28, 2024
【博物之島新訊】與高齡藝術家同行,香港「學藝再玩」計畫體驗日常創作的多元可能

風琴式摺頁展示參與長者的個人故事及其作品。(陳瑋彤 攝影)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高齡者前半生貢獻社會,退休後除了醫療支援,其社交及情緒需求亦不容忽視。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區服務部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下,完成了為期三年的「學藝再玩」藝術計畫,邀請13 組本地藝術家進駐 14 個高齡服務單位,以長期駐點形式帶領社區長者進行五感創作體驗。

藝術家會根據長者身心狀況安排活動,激勵他們自主創作、表達自我,如撕紙、陶藝、水墨、複合媒材、身體律動等。計畫共計有1000多位長者參與,其中約有170 位完成為期12週的創齡藝術課程。過程累積創作的500 多件作品則於不同階段在各區日間中心及院舍展示,期間由長者擔任導覽員及工作坊導師,引導觀眾走進他們的創作世界。

團隊在2024年11月9至25日期間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舉辦《創意高齡匯展》呈現計畫成果,並結合導覽、工作坊及論壇,邀請產學界及公眾一同探討高齡者社會工作與藝術實踐。

儘管過程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部分單位社工反映計畫產生額外工作量,對藝術不感興趣的社工而言倍感吃力;而駐點藝術家也指出行政限制與協作磨合影響執行效果。然而,大多數的社工和藝術家也透過實踐過程不斷地調整,逐漸增加對計畫的認同感。

值得關注的是,許多參與長者表示計畫不僅幫助他們培養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也增加了他們與社區的連結、減少孤獨感,並帶來多面向的身心變化。如生理層面上,動手作及身體律動有助於長者的手眼協調,延緩生理機能退化;心理層面上,藝術可作為表達情感的媒介,幫助長者釋放內心的感受;社交層面上,長者能從小組互動的交流中彼此聆聽、獲得共鳴,並藉展覽連結社區、與親友分享成果,進而獲得成就感。民眾也可藉由展覽及工作坊了解創意老化概念,改變對高齡者缺乏創造力與學習力的刻板印象。

 

藝術家帶領長者運用顏料及日常物品進行創作,並在桌布上滾動作畫,跳脫傳統的作畫方式,讓他們能夠體驗刺激多感官的創作模式。(陳瑋彤 攝影)

與傳統的才藝班不同,藝術家作為陪伴創作的協作者(facilitator),並非只傳授創作技巧,更強調「創作無對錯之分」,鼓勵沒有藝術背景的長者大膽嘗試,克服對創作的恐懼。例如,藝術家鄧國騫邀請長者到茶樓飲茶、吃點心,並與他們一起在餐廳的大桌布上即興創作。此類活動的主題貼近長者生活記憶,也更能引發情感共鳴:年輕時回憶、喜愛的食物、動植物和身體狀況等皆是他們的靈感來源。創作過程使用簡易材料,如以軟膠墊、印台製作版畫,使有興趣的長者回家後也能繼續創作。部分具有創作經驗的長者,還能夠將新的創意思維與編織、中國書畫和素描等形式相結合,展現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

 

淑貞以畫作、文字結合複合媒材裝置,表達膝蓋痛症所造成的不適感,作品以可搖動的篩網與鈕扣所發出的磨擦聲,象徵著關節的疼痛與磨損。(陳瑋彤 攝影)

展場分為一樓中庭、一樓展廳及地庫展廳,共三個空間,並劃分為十四個單元。策展人梁展峰表示,由於作品數量繁多且形式各異,展覽採用靈活、具彈性的方式進行展示,並提供手套讓觀眾可以親自翻閱畫冊,拉近與作品間的距離,看見長者們的創作絮語。

現居於古洞鄉村的花婆婆,受其賣花的經歷啟發,以大量色彩斑斕的花鳥圖畫為主題進行創作。(陳瑋彤 攝影)
退休漁民阿有畫滿400多條魚的畫冊。(陳瑋彤 攝影)

 

展場也運用高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醫療輔具進行展示,如護理床、輪椅及助行架等,使觀眾重新想像高齡創作者的生活面貌與創作能量。此外,展覽閱讀角陳列著聚焦高齡生活專題的書籍,提供觀眾深入了解實踐創齡生活的多元方法,包含來自台灣的《安可人生》雜誌,以及「學藝再玩」藝術家所編寫的創作教案。

展覽尾聲,以捲簾式展版呈現,往上拉便可看見團隊對香港創意高齡實踐的發展與期盼。該展結合藝術課程陪伴高齡者探索創作的活力與想像,為觀眾提供認識高齡者的新視角,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創作與生活的多元可能。

 

在輪椅及助行架上放置木板,擺放陶瓷餐具作品,巧妙地將長者的日常物品與藝術創作相結合,提供觀眾思索高齡生活的新視角。(陳瑋彤 攝影)
捲簾式展版邀請觀眾動手揭開長者的內心故事和創作能量。此外,也其中也蘊含著藝術家和社工對計畫的期許:持續嘗試新方法,陪伴長者探索創作的好奇心與行動力。(陳瑋彤 攝影)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 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Facebook專頁
  • 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 主要研究結果
延伸閱讀:
  • 台灣亞太創意老化交流協會:關於創意老化
  • 周妮萱(2023 年 5月)獻給長大變老的自己── 談臺灣創齡(Creative Ageing)的發展與未來。台灣老年學論壇,第 58期。
  • 博物館創齡行動:資源分享
  • 博物館與高齡者共舞 Facebook專頁
  • 藝術無界限——長者藝術探索之旅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

Art Practicecreative agingExpressive Artpublic engagementSocial Work公眾參與創意高齡社會工作
Share

Prev Pos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4/12/11【113年文化產業減碳指引說明會(第一場)】

Next Post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4/11/08-2025/01/12【李亮一紀念展】

熱門消息

最新消息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5/09/20-10/06【如是之間 ・ 一心弘體書法藝術展】

九月 16, 2025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25/10/30 – 2025/10/31【2025…

九月 19, 2025

郵政博物館高雄館:2025/11/8-2026/6/14【漫步郵趣-動漫郵票特展】

九月 24, 2025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5/09/26-2025/10/26【起源—蘿拉.迪莫娃個展】

九月 26, 2025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2025/9/26-2026/3/31【LIKAT LIKAT 城裡的那道光-都市原住民特展】

十月 3, 2025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2025/05/17-2026/05/02【《無框職人:當工仔遇上性別新視界》特展】

九月 25, 2025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2023/08/24-2026/08/24【《點時成今:影響臺灣的勞動事件》特展】

九月 25, 2025

臺南市美術館:即日起至2025/10/09【2026年大專院校寒假實習生招募計畫】

九月 11, 2025

博物館簡訊第113期:博物館交流的意義與觀察

九月 26, 2025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2025/9/22-11/30【「美感照護‧社會關懷」文化近用實習計畫專業培力課程】

九月 15, 2025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2025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版權所有.
100055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20號9樓 電話:02-2361-0270 #705、706、707 Email:service@tmaroc.org.tw
Design by Pro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