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人工智慧新時代:博物館如何運用AI連結社區與未來?

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互動式展覽體驗。(Credit: Mike Rathke /Houston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作者: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日趨普及與成熟,許多博物館也順應AI浪潮,廣泛使用AI工具擴展或強化原有功能。除了常見的科技應用,如結合AR或VR的展示手法,AI亦在館藏研究領域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博物之島新訊】歧視仍未終結?游擊隊女孩40週年特展

游擊隊女孩於紐約Hannah Traore Gallery舉辦「歧視之國:游擊隊女孩談偏見、金錢與藝術(Discrimi-NATION: Guerrilla Girls on Bias, Money, and Art)」,期待與新世代產生更多互動。(©Hannah Traore Gallery) 作者:郭冠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知名女權主義藝術團體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正於紐約下東區Hannah Traore…

【博物之島新訊】城市中的自然教室: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Urban Nature Project

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西側的演化花園於2024年6月正式開放,旨在成為都市中的自然綠地,並推動自然保育和研究。(張致堯 攝影) 作者:張致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近年來,環境保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博物館不再僅是知識展示的場域,更積極參與環境議題,推動公眾對自然的認識與關懷。位於英國倫敦核心南肯辛頓區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發起的城市自然計畫(The Urban Nature…

【博物之島新訊】從一碗飯,走進一座城──嘉義市立博物館「來嘉呷飯:嘉義火雞肉飯特展」

展場設計以火雞肉飯店家招牌為主題焦點裝置。(陳佩歆 攝影) 作者:陳佩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談到嘉義美食,為何「火雞肉飯」總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當大眾習慣將嘉義與火雞肉飯連結,嘉義人又吃出了什麼門道,進而形成獨特的城市記憶?…

【博物之島新訊】在傷痕中翩然起舞:首爾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館方以象徵Halmoni的「黃蝶」設計留言卡,可見留言牆上緊密的蝶群,匯集了日文、中文、英文等各國留言。(翁仲彣 攝影)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遠離囂嚷的市中心,距首爾弘大地鐵站約20分鐘腳程,棲身在住宅區的「戰爭與女性人權館」選址隱蔽。沿著坡道上行,兩旁矮牆上一幅幅女性主題的壁畫夾道相迎,繽紛的色彩洗刷了旅人的躊躇,也層層疊遞了造訪的興致。…

【博物之島新訊】佇立於一片逆流中的良知:德國抵抗運動紀念中心內展示的「人性」

踏入德國抵抗運動紀念中心所在的複合式建築拱門,一座象徵抵抗希特勒與納粹的青年雕像矗立在眼前,紀念這些抵抗者無畏、依循內心良知的意識。(劉聞宜 攝影) 作者:劉聞宜(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博士) 位於柏林米特區的德國抵抗運動紀念中心(German Resistance Memorial Center)成立於1980年,由政府行政複合式建築中的一部份改建而成。該館常設展以1944年由史塔芬伯格上校(Colonel Claus Schenk Graf von…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的點心時間!海牙美術館「偉大的甜點」特展揭開隱於糖霜下的歷史

展覽入口,懸掛以各國經典甜點為造型的雕塑。(王幸慈 攝影) 作者:王幸慈(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甜點的存在,象徵階級身份的奢侈享受,也是暫時跳脫現實、進入片刻歡愉的橋樑。其色彩豔麗迷人,風味隨季節變化,時而甜膩、時而清爽,是餐桌上不能缺席的焦點。2024年末,荷蘭海牙美術館(Kunstmuseum Den Haag)推出「偉大的甜點——甜點的歷史」特展(Grand Dessert–The history of the…

【博物之島新訊】走進圓點女王的創意世界,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特展

特展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重製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觀眾遊走在氣球之間,彷彿與圓點一同消融,沉浸在圓點女王所打造的繽紛世界裡。(北師美術館 提供/朱駿騰 攝影) 作者:許芮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2022年秋季,有著「圓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在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的個展「從W Collection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草間彌生の キセキ –Wコレクションによる)結束。2024年底,「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