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躍然紙上的記憶格框:國家漫畫博物館的空間轉向與展示實踐
國漫館於服務中心打造了一面漫畫創作者簽名牆。(林琮穎 攝影) 作者:林琮穎(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謬思設計師) 還記得自己最初接觸漫畫,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呢?也許是在租書店的書架前流連忘返,又或是在課桌底下、被窩裡偷偷翻閱,也可能是透過手機螢幕一話接一話地持續追看更新連載。…
【博物之島新訊】跨越時空的性別對話:故宮南院《青春的她與他》特展
《青春的她與他》特展展場,展區延續浮世繪作品《淺草的晴嵐》黃色調設計,並以漸層效果象徵融合的概念。(陳慧芸 攝影) 作者:黃禎貞(嘉義縣政府教育處 課程督學)、陳慧芸(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博物之島新訊】從港口倉庫到移民故事基地:鹿特丹新馬斯河畔FENIX美術館開館
FENIX移民美術館建築。(王幸慈 攝影) 作者:王幸慈 (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藝文工作者) 2025年6月,坐落於荷蘭鹿特丹南部的新馬斯河畔(Nieuwe Maas)的FENIX移民美術館(The FENIX Museum of Migration),終於迎來盛大開館。這座由港口舊倉庫改建而成的私人美術館,以鹿特丹深厚的移民文化做為策展核心,融合當代藝術、飲食文化與社會參與,致力於探問「移動」與「歸屬」的多重面貌。…
【博物之島新訊】航越歷史的漫漫歸途——舞鶴引揚紀念館
拘留營模型,呈現狹小空間內擁擠的生活景況。由於熱氣上升,身體較虛弱者通常被安排睡在上層。模型中的人物正在分食稀少的食物。(王奕尹 攝影) 作者:王奕尹(格拉斯哥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坐落於日本海沿岸的舞鶴市,不僅以秀麗海景與優美地名聞名,更承載著一段沈重的歷史記憶。二次大戰結束後,根據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日本政府須將所有滯留海外的軍民遣返回國,於是選定包含舞鶴港在內的18個港口,作為接納返國者的「引揚港」,以利大規模遣返作業。…
【博物之島新訊】「語」你言說⋯⋯不知道的事:C-LAB《Sounds of Babel》特展
張紋瑄《檔案太大無法放置在目的地檔案系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提供) 作者:許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研究生) 2025年《Sounds of…
【博物之島新訊】蔚藍危機下的策展行動:英國塞恩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春季展覽「海洋能否存活於我們手中?」
朱利安・夏里埃,《Midnight Zone》,2024年。(© Julian Charrière)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隨著氣候危機日益嚴峻,海洋的命運成為21世紀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英國諾福克郡(Norfolk)的塞恩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於2025年春季推出全新展覽項目,以「海洋能否存活於我們手中?」(Can the Seas Survive…
【博物之島新訊】在藝術中反思災難,在動盪中尋找可能:當代館「安全室」特展
張程鈞作品《Nice to see you feat.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邀請Podcast「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李毅誠、張家倫,化身為消防水管的進水口及出水口,想像兩者在長期高壓的工作崗位退休後的閒聊對話。(詹話字 攝影) 詹話字(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 在當前全球政治局勢如此敏感的時刻,「災難」作為人類共同經驗的一部分,其意義不應止於創傷與毀滅的記述,也包含了反思生命價值、連結情感與激發行動的可能。…
【博物之島新訊】在變動中,想像未來: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快報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作者:黃星達(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博物館不僅保存過去,在回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與全球挑戰之際,也持續重新想像其未來角色與行動方式。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以「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博物之島新訊】2025 ICOM杜拜三大關鍵議題搶先看!
杜拜聯合博物館展廳。(© Etihad Museum) 作者:黃星達(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自 1948 年起定期舉辦大會,以促進國際博物館間的交流與合作。第 27 屆「杜拜大會」預計於 2025 年 11 月 11 日至 17 日在杜拜世界貿易中心(Dubai World Trade Centre, DWTC)舉行。 本屆主題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博物之島新訊】 南美館「SUNDAY」特展,看見移工在勞動之外的週末日常與自我表達
藝術團體SILATURAHMI的作品《SILATURAHMI:東港鹽埔2023-2024》。Silaturahmi意為「連結情誼與維繫關係」,藝術家透過印尼船員在東港的生活物件與影像紀錄,呈現船員在異鄉彼此扶持,與在地社群共生的故事。(臺南市美術館 提供) 作者:郭庭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