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新訊】國際建築與博物館技術委員會ICAMT:2019米蘭研討會
ICAMT 2019米蘭研討會地點-米蘭理工大學 (圖片來源:Luigi Brambilla@wikimedia, CC BY-SA 3.0) 撰文:殷采衣 國際建築和博物館技術委員會 (ICAMT) 成立於1948年,是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的首批國際委員會之一,也是該協會旗下30個國際委員會之一。其專業領域著重在博物館建築及技術。 …
【專文】從英國經驗看創意高齡的博物館參與
The Wellcome Collection, The Wellcome Building, Euston Road, London (David Samuel@Wikimedia, CC BY-SA 3.0) 撰文:魯志玉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新訊】為博物館的座椅發聲!4個博物館配置座椅的好理由
位於倫敦的國家畫廊,The Barry Rooms (圖片來源: Diego Delso@wikimedia, CC BY-SA 4.0) 撰文: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近來流傳「久坐的危害不亞於吸菸」的說法,「久坐」這件事一般也不為博物館所樂見。人們往往可以在博物館的大廳、通道找到座椅,卻很難在博物館展場找到可以坐下來的地方。任職於展示設計公司Luci Creative 的 David Whitemyer …
【新訊】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的Young Art Entrepreneurs計畫,讓藝術家也可以是創業家
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外觀 (謝宇婷/攝) 撰文:謝宇婷 從2017年開始,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除了本館建築之外,還多了幾間色彩繽紛的貨櫃組合屋,成為年輕藝術家創作的空間。但這不只是一般的藝術家駐村,名為Young Art Entrepreneurs的計畫,更希望培育青年創作者發展自己的品牌,讓他們「靠藝術養活自己」。今年更首度有台灣藝術家獲選參與計畫。 曾經也身為默默無名,在街頭掙扎的藝術家,美術館館長Prof. Dato Dr. Mohamed Najib bin…
【專文】展示搖滾再現批判: V&A博物館的PINK FLOYD回顧展
展場設計概念來自專輯「籓籬之鐘」 (The Division Bell) 封面設計 撰文:陳佳汝 (關鍵評論專欄,前破報記者)、陳佳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1970年代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前衛藝術搖滾團體─平克佛洛伊德回顧展 (Pink Floyd Exhibition- Their Mortal Remains),2017年於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以下簡稱V&A)…
【新訊】博物館如何面對困難歷史和人權議題
現代博物館所面對的公共議題越來越多樣和更具挑戰性,如何呈現困難的歷史和人權議題正考驗著博物館的社會責任。
【新訊】在博物館看見城市,在城市看見博物館:2018「博物館與城市」國際論壇
位於西班牙畢爾包 (Bilbao) 的古根漢美術館 (圖片來源: MykReeve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畢爾包原為一工業城,古根漢美術館之進駐令其成功轉型為服務性產業為主之城市。 撰文:紅韋任(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生) 臺南市美術館與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旗下的博物館學委員會亞太分會 (ICOFOM ASPAC)…
【專文】ICOM-NATHIST的臺北宣言和生物保育
橙腹樹蛙(作者: 白欽源 。資料來源: 漫步在森林的氣味裡 ,發布於臺灣生命大百科。) 撰文:周文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 國際博物館協會的自然史博物館委員會 (lCOM-NATHIST)…
【新訊】老東西 新觀點: 倫敦V&A博物館的LGBTQ主題導覽
倫敦的V&A博物館 (圖片來源: DAVID ILIFF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or GFDL) 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簡稱 V&A博物館) 自2015年開始每個月定期舉辦免費的多元性向/別 (普稱LGBTQ*)…
【新訊】讓「近用/可及性」不只是討論的議題,而是實踐的價值
近用/可及性識別專案 (The Accessible Icon Project),該識別由Tim Ferguson Sauder, Brian Glenney, Sara Hendren設計,提供公眾使用,持續和身心障礙的朋友一起努力,希望讓世界更具「可及性」。 撰文:王惇蕙 (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一個成功的研討會,除了明確的議題、充實的內容、堅強的陣容,還應該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