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夏威夷比夏博物館:太平洋文化十字路口的南島連結

作者∕攝影:林芳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博物館畫出的異文化安全線 作為南島世界一份子的台灣,主流社會卻常常忽略或鮮有機會了解與我們同為生命共同體的南島文化與社群。博物館作為提升社會教育與公民素養的場域,也易於傳統學科典範的展示策略當中,將異文化視為靜止不動的「安全」狀態,進而失去與其接觸的第一步。對此,若要探究多元族群相遇及移墾殖民社會的歷史型態,夏威夷比夏博物館(Bishop…

【博物之島新訊】雨霧、銅門、木瓜溪—第一屆「Phpah藝術聚」走訪速記

作者:黃瀞瑩(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 「Phpah藝術聚」於2020年1月在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舉行,以藝術聚為名的系列活動,包含了三個面向:四位具有泛泰雅身分的藝術家所共構的地景藝術與行為展演、三位年輕工藝師與在地工藝匠師的共同設計,以及有關太魯閣族的家族史紀錄片《Mgaluk Tomong》放映會。…

【博物之島新訊】打開藏寶黑箱—迎向新時代的「透明」博物館

透明博物館秉持「開放」的核心理念,打造民眾能參與的公共場域,追求內部運作機制的公開透明,以及承認歷史錯誤的脆弱性。圖為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的公共大廳。(田偲妤 攝影) 作者:詹憶琳(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研究生) 所謂「透明度」(transparency)以經濟活動來說,是指揭露的資訊越多越好,通常指的是政府、銀行與其他企業能夠針對自身的財務狀況,為大眾提供更多、更好、更詳細的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在時間裡徜徉—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特展《写真の時間》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入口廊道展示三幅作品,圖中為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戴秉儒 攝影) 作者: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2019年9月,筆者有幸從京都輾轉來到東京,一窺只存於書上的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抵達美術館入口處廊道,映入眼簾的是外牆上的三幅巨型作品:Robert Doisneau〈市政廳前的吻〉、Ro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