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2023年國際典藏委員會(ICOM COMCOL)【臺灣年會論文及研究案例徵稿 Call for Papers & Practices】
2023年國際典藏委員會(ICOM COMCOL)臺灣年會論文及研究案例徵稿 Call for Papers & Practices 國際典藏委員會(ICOM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Collecting,簡稱COMCOL)今(2023)年10月24-27日將來臺辦理年會,主辦單位為COMCOL、國立臺灣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今年的主題為「活力典藏.動能社群:當代典藏的關懷與實踐」(Living Collections,…
【博物之島專文】自然本色色:生態藝術策展中的性史書寫
安德熙·喬丹,2021〈蟲:陸生、夢幻與濕〉局部。(©Photo: Daniel Vincent Hansen)/ Anne Duk Hee Jordan: The Worm - Terrestrial, Fantastic and Wet (2021), detail.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with sculptures, black light, video 12’51” (in collaboration with Pauline…
【博物之島專文】千里之行,始於「筆」下: ICOM博物館大會攻略!參與經驗和報導技巧講座紀實
「ICOM博物館大會攻略!參與經驗和報導技巧」講座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大會參與為核心,邀請多位國際研討會前輩分享參與經驗與建議。(歐陽德 設計) 作者:鄭珮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之島新訊】藝術與時尚聯袂演繹的未盡之夢:東京都現代美術館「Christian Dior:夢之設計師」
近期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盛大開幕的「Christian Dior:夢之設計師」,以時裝、配飾、高級訂製服等經典設計,回顧創辦人Christian Dior與日本文化之間的美學呼應。(李亦晟 攝影) 作者/攝影:李亦晟(藝術文字工作者) 近期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盛大開幕的「Christian…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徵件】
2024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 宗旨: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始於2004年由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向全球徵件,開啟臺灣陶藝與國際對話的篇章,受到國際陶藝界高度重視及注目,為新北市以至全球最具亮點之文化運動之一。「2024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將秉持創立宗旨持續舉辦,邀請全世界熱愛創作的藝術家為世界陶藝發展再創高峰,豐厚世界陶瓷與當代藝術文化。 ❉ 參賽資格: 歡迎全球藝術工作者報名參加,不限國籍及年齡。 ❉ 獎項:…
【博物之島專文】人類演化研究早期先驅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演化博物館
烏普薩拉大學演化博物館常設展。(©Evolutionsmuseet) 作者:劉德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退休研究員) 瑞典百年來的人類演化研究:烏普薩拉大學演化博物館 每年十月,是公布諾貝爾獎得獎者的時間。202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的得主是,研究尼安徳塔人基因組的瑞典籍遺傳學家Svante…
【博物之島新訊】如何地方?何以社群?內惟藝術中心展示的「內惟」敘事
內惟藝術中心於2022年11月啟動試營運,圖為羅懿君作品《內惟考古的極限運動》,與當代內惟地圖前後呼應。(內惟藝術中心 提供) 作者:謝宇婷(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高雄市立美術館園區西側,由16個四邊形組成的「內惟藝術中心」,於2022年11月啟動試營運。…
【博物之島新訊】回家,要一個世紀:奧克蘭博物館歸還瓦魯孟古族文物
2022年11月14日,奧克蘭博物館正式將四件典藏文物交還瓦魯孟古(Warumungu)族部落。(Credit: AIATSIS) 作者:莊婷雅(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觀眾服務組員、萊斯特大學藝術博物館與美術館學碩士) 2022年11月14日週一早晨,位於紐西蘭的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Tāmaki Paenga…
【博物之島專文】公共博物館時代的登場: 第十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研討會專題演講報導
何謂博物館的公共性呢?(Photo by Calvin Craig on Unsplash) 作者:林婷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時代更迭,世界發展迅速,和社會關係緊密的博物館面臨的課題愈加多元,也因應社會動態不斷審視及調整自己的定位,思考博物館的各種可能性。2022年10月27日及28日,第十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開,以「公共博物館學」為核心,探討公共性、新性與方法論的想像及實踐。本次大會邀請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菅豐…
【博物之島新訊】沒有月經與陰道,哪來80億人類:博物館為女性生理平權吶喊!
全球首間月經博物館在2022年6月30日正式開幕,座落臺北市大同區。2樓展場以帶著暈染效果的紅色背景,搭配月經相關問題、生理現象與心情,引導觀眾進入月經的世界。(張慈安 攝影) 作者:張慈安(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研究助理)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擁有月經,作為自然生理現象,月經卻長期飽受禁忌污名;陰道與陰唇等女性生殖器官,更被大眾噤聲和忌諱。究竟,當代的博物館如何破除迷思、推動女性生理平權? 臺灣小紅厝,呈現你我的月經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