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紙有中藥,殘渣密碼—中藥製紙特展

臺灣中藥製造業每年生產的植物性殘渣廢棄物總量約為1,500公噸,此植物性中藥渣係經過煎煮、濃縮之藥材殘渣,多屬於植物之根、莖、葉等易腐敗物質且富含纖維素。最平常的處理方式就是把中藥渣變成發酵堆肥或栽培介質的材料。除此之外,中藥渣就沒有其他可再利用的方式嗎? 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而纖維則取自於天然的植物,再經過各種加工程序而製成紙張。中藥材大部分都是來自植物,一定有適合的纖維可以用來取代原生紙漿。因此有了中藥渣造紙的永續發展構想。…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3國際咖啡杯大賽徵件簡章】

壹、競賽宗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以下稱本館)為鼓勵陶瓷藝術創作,並兼具生活實用價值與造形美學之器皿創作,達到陶藝生活化之目的,特辦理「2023國際咖啡杯大賽」。 貳、徵件規範: 一、參賽作品應以陶瓷為主要媒材,並佔整體構成之60%以上。 二、參賽作品之坯體與釉藥應燒製完成,不接受未燒成之作品報名參賽。 三、一組作品件數應在4件以內,每人/單位至多投1組件。 四、須為2021年(含)以後創作,且為未曾獲得國內外任何公私競賽入選及得獎之原創作品。 參、參賽資格:…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慢點」 — 2023 寶藏巖慢生活節

寶藏巖,位居臺北城南,曾是居民自立營造的聚落,隨著社會更迭已不再興建新屋,卻仍保存著它獨特的生活溫度。230巷弄裡的柑仔店、菜園與屋舍,還有各個古怪的角落藏著的在地創作者品牌,都持續地回應到過去建造、種植與工藝職人的精神,並在這塊土地上與當代藝術相互碰撞和交流激盪。…

十三行博物館: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南島之音 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洗滌人心,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重要節慶無不以音樂慶之。樂器譜出的美麗樂章,不只代表族群的語言,也傳達人群對天、地、人的概念。本特展展出南島語族的傳統樂器,介紹南島的音樂文化。 〔氣的流動〕…

北投文物館:「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

台北市近郊的古蹟博物館北投文物館,近期推出「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此為這座102年歷史珍貴木造日式古蹟博物館首次展出前衛的當代藝術作品。館方同時策畫了名為「纏綿」的展中展,展出數十幅中國明、清至民初令人羞赧,但具高度藝術性的春宮圖。在這次展覽中觀眾可以觀賞到同為「愛」的主題下,東方與西方、古早與當代的差異,體驗其中的情感交會。 …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3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五週年館慶活動將邀請文化藝術的策展人、學者,以及穿越島嶼連結世界的8位纖維創作者,共同參與「2023 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在限定的日子裡,分享無盡的纖維創作景致,歡迎各界朋友踴躍參與! _ 專題講座: 座談(一):「文化與永續」 引言人:曾啟雄教授 與談者:陳淑燕、王翊如、林婕妤、峇岦嵐偲 · 旮札涅蘫 座談(二):「設計與藝術」 引言人:顏名宏副教授 與談者:許秋鄉、王凱鶴、林育群、周冠妤 綜合座談: 主持人:顏名宏副教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為題,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出境區文化櫥窗展出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的人物與故事。展覽中介紹14位文協時代引領臺灣改變的人物,這些青年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以實踐的勇氣與熱情,為臺灣與世界架起橋梁。…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書展──文物,有意思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以「文物」為主軸,精選《歷史文物》主題期刊,延伸節選史博館出版品,有輕鬆易讀的文物導賞以及臺灣美術之重要代表台展三少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等精選書籍!…

《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18期

❉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國立歷史博物館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 ❉ ISSN:0457-6276 ❉ 網址: 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199.html 書籍介紹: 《歷史文物》季刊以培養國人藝術、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知識,提昇美學素養為宗旨,為多元的文化藝術性刊物。自2020年度起全新改版,以「知性的.感性的.趣味的」為刊物方針,致力打造為藝術文物界的傳記文學刊物。 318期封面故事包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