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25/06/27-2026/05/03【「鯨掘」特展】

特展分為五大單元,從地質演變的角度出發,帶領觀眾了解臺灣島嶼的誕生與演變,再深入認識臺灣獨有的化石寶庫與恆春半島生態環境。展場設有鯨豚清修實驗室與鯨骨展示,重現2022年重大發現現場。隨後透過歷史與人類學角度探討鯨魚在人類文化中的多元角色與歷史互動,最後聚焦當代擱淺事件與鯨豚保育議題,並配合真實骨骼標本與教育資源延伸應用。 展覽結合標本、化石、互動裝置與科教資源,不僅展現自然與人類之間的深層連結,也提醒我們海洋保育與共生的必要性。 展覽日期:2025/06/27…

臺大博物館群:2025/9/15-9/16、10/27【114年友善平權系列工作坊即日起開放報名】

臺大博物館群於文化部補助支持下推動「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計畫」,以實踐博物館文化參與之平等共享精神。為提升大學博物館及文化機構從業人員與志工專業知能下,特規劃辦理「友善平權系列工作坊」兩場次共三日,期能拓展平權理念並精進障礙服務。 課程資訊: (一)課程一「從視障服務起步」: 日期時間:9月15日(週五)10:00-16:30、9月16日(週二)10:00-16:30; 場地: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2樓川流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講師介紹:趙又慈…

國立臺灣大學:2025/10/8-10/9【共作文明新趨勢文化講座】 (報名自即日起至10/7,額滿為止)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許傑博士擔任主講人。許博士於西元2015年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並於西元2017年擔任館長期間,促成該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締結為姊妹館。任內致力於推動全球對亞洲藝術與文化之認識與欣賞,強化博物館作為國際交流與文化外交的重要平臺。 第1場演講 主題:舉世無雙、獨步天下:商代小臣艅犀牛形青銅尊的多元研究和展陳。 時間:114年10月8日(星期三)15時至17時。 地點:本校文學院演講廳。…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2025/9/2-10/9【 《嚮光·序曲-蜻蜓雅築琉璃創作特展》 】 (開幕活動9月6日(六)下午15:00-16:00,憑邀請卡、門票入場)

《嚮光:序曲-蜻蜓雅築琉璃施秀菊創作特展》 與琉璃的第一次相遇 請傾聽,請細看, 請記得您與琉璃珠的第一次相遇。 那一顆顆豐富色彩的珠子, 就是一個故事。 彷彿為我們書寫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邂逅。 讓蜻蜓珠成為書籤, 標記每個心動的瞬間。 對於排灣族人而言,排灣三寶(琉璃珠、青銅刀、陶壺)貴為傳家珍寶,其中「qata」為琉璃琲灣的美名。1983年,施秀菊在琉璃文化世界裡,走上屬自己的琉璃創作之路。 …

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臺灣美術》學刊徵稿啟事】

一、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推動美術研究風氣,鼓勵更多相關領域研究者投入臺灣美術之研究與書寫,提昇學術研究水準,促進學術交流,特出版《臺灣美術》學刊,歡迎各界投稿。 二、本學刊自111年起改為每年出版3期,於3、7、11月出刊。全年徵稿,隨時接受來稿。 三、徵稿文類分為「學術論文」、「評論」(含藝評、書評),徵求未曾正式刊登之研究書寫,與本學刊徵稿主題或美術史、美學、美術館教育、策展研究、藝術行政、博物館研究、美術評論、專書評論等相關之文稿,均歡迎來稿。…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5/08/22-2025/09/21【內在小孩—施姵伃陶藝展】

創作自述 「我們離開童年的方式,是不是太倉促了?」 人類內心的運作有許多層次與模式,即使成年,內在依然保留著一個未曾長大的角落。其實在某時、某地,我們也曾是個孩子,這一點容易被遺忘,卻深深影響著我們成為怎樣的大人。 「真正的自由,或許一直藏在童年的某個角落。」 此次展覽想邀請你喚醒那還是孩子的自己,重拾想像力,回到那段純真的時光。我們可以辦家家酒、開著玩具車奔馳,甚至在恐龍世界裡探險。在遊戲中,我們曾如此自由,如此完整。…

忠泰美術館:2025/8/16-2026/1/25【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瓦.阿爾托是 20 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人物之一,以結合機能與人文精神的設計,為現代建築注入生活的溫度與靈魂。其創作從「家」的尺度延伸至公共建築與城市空間,以融合自然、光線及材料,並與環境和諧共生為特色,其作品遍佈歐洲與美國,對當代建築觀念與設計實務有深遠影響。 身處芬蘭獨立建國的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