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博物館:2024/11/14【百花齊放的校史──第二屆成大博物館校史書寫工作坊】

成大博物館於2022年辦理第一屆「校史書寫工作坊」及「校史與機構史研討會」,探討各校校史書寫的多種可能,豐富臺灣對於校史工作的認識與思考面向。今年辦理第二屆校史書寫工作坊,主題為「百花齊放的校史──第二屆成大博物館校史書寫工作坊」。 校史研究涵蓋多種面向,第一屆以「典藏大學」為核心,旨在尋找各校校史特色與精神,本次則聚焦於時間與空間遞嬗下,各校的誕生、沿革與發展。在時間上,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戰前設置並擁有日本時期沿革誌紀錄者、戰後設置或在臺復校…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13/12/28-114/04/06【印象派150週年光影藝術展高雄站】

紀念 #印象派150週年 藝術饗宴移展高雄 跟著 莫內 梵谷 逐光追影 沉浸聲光  體驗絕美震撼 「黃金印象」、「花都風情」、「光影之舞」、「四季之歌」四大展區,以畫廊、劇院、舞廳、隧道等不同空間以及巨型聲光投影裝置,完整介紹印象派由來、影響19位大師的傳奇事蹟、近200幅經典名畫,讓觀眾不必出國就能飽覽世人喜愛的印象派藝術精華。…

113年度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人才培育計畫:2024/11/2、11/9 【《製作歷史─博物館展示中的歷史書寫與公民參與》系列工作坊】

113年度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人才培育計畫,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主辦,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合辦,舉辦「製作歷史–博物館展示中的歷史書寫與公民參與」系列工作坊與博物館策展與歷史書寫專題講座,共計兩場,擬訂於113年11月2日(星期六)與113年11月9日 (星期六)舉行。 活動主旨是以博物館如何透過「常民生活物件與記憶」的詮釋書寫,邀請公民與社群參與博物館策展,促使博物館知識建構與敘事書寫能導入多元觀點,回應臺灣多元社會與文化的挑戰。 活動資訊: 場次一…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4/10/10-10/21【意象˙許麗蓉個展】

熱愛藝術教育的許麗蓉,在卅餘年的教學生涯中,竭盡所能地引導孩子們對於美的探索,其課程設計、教案編寫,形塑多元情境,讓美育生動有趣,也獲得無數獎項。退休後,教學任務告一段落,心中已無牽掛,創作激情頓時獲得釋放,生命儼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博物之島新訊】在考古遺址說故事!理查三世遊客中心揭秘停車場下的王室謎團

理查三世的考古現場,館方以骨架輪廓標示理查三世遺骸出土時躺臥的位置。(© King Richard III Visitor Centre)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挖土機的鏟子往下,一鏟又一鏟,在碰到腿骨後停下來。那位從15世紀便沉眠,甚至被認為消失無蹤的國王,終於在萊斯特市中心的停車場出土。 理查三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短的國王,短短兩年統治,便在1485年於博斯沃思之戰(Battle of Bosworth…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2024/10/27【歷史鏡像:從記憶的保存到戲劇再詮釋】

國家人權博物館長期以藝術作為傳遞媒介,例如「人權藝術生活節」、「綠島人權藝術季」以及「國際人權影展」等藝術活動,豐富運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電影藝術等多元形式。這些活動不僅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也幫助人們更深刻體驗其所承載的歷史與情感。本次活動將以戲劇作為探討主題,探索如何利用戲劇藝術為觀眾帶來難忘的博物館體驗! -不義遺址參訪-安康接待室-…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4/10/12-11/20【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鎮館之寶「貝珠文物」終於亮相!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自即日起展出至11月20日止在纖博館舉辦「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展覽呈現了珍貴的貝珠織品文物,並運用3D全息影像重現貝珠衣過去完整的樣貌,歡迎民眾前往觀賞難得一見的珍寶風采!…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4/10/19、2024/11/9【花都尋夢】藝術家座談會&【再見常玉】學術座談會

巴黎為20世紀世界藝術之都,因其豐富的歷史人文積累,以及自由開放的藝術風氣,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青年匯聚於此,展開相互激盪、各擅所長的精采局面。和常玉一樣,20世紀前期懷抱藝術理想前往巴黎留學/遊學的青年,除了中國、日本畫家之外,日治時期臺灣藝術家如顏水龍、陳清汾、劉啟祥、楊三郎,以及戰後朱德群、席德進、張義雄、李芳枝、夏陽、廖修平、陳景容、彭萬墀、劉榮黔、李文謙、陳英德、武德淳等,皆相當知名,巴黎旅程對其藝術生命及創作的重要性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