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113/10/30-114/10/12【深海之境特展 Deep Sea Area】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約70%,雖然人們在海面上幾乎已暢行無阻,但對海平面以下環境的了解,有學者認為我們不過僅瞭解了區區5%,甚至更少! 由於人類若在不帶裝備進入深海探索的難度非常高,因此人們曾經以為,海洋深處是沒有生命的死寂世界,甚至還以地獄冥王哈迪斯(Hades)之名,為水深6,000公尺下的地方命名,將其視為冥府般的地方。 但研究發現,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來自於海底熱泉,這讓深海研究除了發現未知物種、資源外,更肩負起探尋生命源起的重要使命。…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官方網站 第九期新訊與專文發布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官方網站 第九期新訊與專文發布 主題:無聲的侵蝕:博物館與環境正義 編輯室的話 當今劇烈環境變遷與極端氣候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造成了壓倒性的影響,如何透過博物館與敘事的力量,善用資源及工具,提升大眾對環境危機的認識,已成為當前應對環境和氣候議題的重要課題與公共責任。…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11/21-11/22【「跨域 X 創新」 紀念漢寶德先生逝世十週年 2024 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舉辦以「跨域 X 創新」為主題的論壇,齊聚國內外館長、文化工作者與跨領域專家,共同緬懷台灣博物館界的先驅──漢寶德先生!今年適逢漢先生逝世十週年,總共邀請 6 位國內館長及 6 位國外館長以跨域及創新為主題專講,深度探索博物館如何通過跨領域合作與創新,為文化傳承注入活力。 報名日期:即日至11/14止 活動日期:11/21-11/22 活動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演藝廳 (台南市官田區大崎66號)…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13/11/2-11/10【「信任科學 邁向永續」 第五屆「臺灣科學節」起跑】

教育部於今(24)日辦理「2024 第五屆臺灣科學節」起跑記者會,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吳誠文主任委員與 5 大科學博物館長、23個科普基地代表,共同宣布臺灣科學節將於 11月 2 日至 11 月 10 日隆重登場,超過1,800場次的科普活動,精采可期。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2024第五屆臺灣科學節以「信任科學 邁向永續」為主題,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科學日主題「Building Trust in…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11/7【2024多元性別博物館國際線上論壇—博物館中的LGBTQIA+平等與可見性】

講座內容講座|以文化推動 LGBTQIA+ 平權:國際觀點共同講者|Richard Sandell |萊斯特大學博物館研究學院教授、 Nicole Moolhuijsen |ICOM義大利性別與LGBTQ+權利小組專員 講座|博物館酷兒化講者|Craig Middleton|澳洲國家博物館資深策展人綜合討論主持人及評論人|林玟伶助理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評論人|陳佳利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本次論壇由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博物之島新訊】懸崖上的自然教室,碎頭野牛跳崖遺址解說中心傳遞黑腳族的故事

碎頭野牛跳崖解說中心入口處。碎頭野牛跳崖於1968年被指定為加拿大國家級歷史遺址,1981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後,政府耗資1000萬加元興建解說中心。(黃憶欣 攝影) 作者:黃憶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管理碩士、加拿大資深媒體工作者) 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夏天總是異常熱鬧。不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趁著夏日風光明媚,還是跨省自駕遊的加拿大人,大家把目標瞄準了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的「碎頭野牛跳崖」(Head-Smashed-In Buffalo…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4/10/26-11/10【映像舟舢 曾培育水彩個展】

水彩畫家曾培育教授,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國紐約Pratt藝術與設計學院傳達設計研究所,曾任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現任該系副教授兼設計學院辦公室主任。曾老師專研視覺設計與水彩創作,在教學與研究的過程,跨領域辯證設計與繪畫創作思維之融合,體驗與蒐集多元的景觀題材,進行各類風景水彩創作。從宏觀的湖海山林,到微觀的城鎮街角;從自然的鄉野聚落,到人文的歷史陳跡,以暢快又寫實的水彩畫風,將感性畫意融入理性的畫面結構。…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4/11/9【創纖講堂-借鏡系列座談會】

《借鏡》系列講座 由臺中市第七屆纖維創作獎作品展策展人楊偉林老師規劃,楊偉林老師透過打破競賽類別和名次框架的布展方式,以「彼此的鏡子」為題,將得獎作品從主題、材質、技法等觀點彼此互映排列,提供觀者不同的欣賞角度。 作為纖維創作的年度大獎展覽,除了讓我們看見當下纖維創作的各種姿態與能量外,也期待藉著講座活動投射出更遠的標竿、或是相異卻相映的案例,作為自身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