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4/08/01-08/31【陶博館申請展開放徵件】

一、計畫目的: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以下稱本館)為推動陶瓷藝術多元的創作與持續發展,因應世界與在地陶瓷文化發展的趨勢,徵求展覽提案,提供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發表及交流平臺。 二、申請對象及資格: (一)申請人須為國內、外從事陶藝創作、陶瓷製作之個人、團體或策展人。 (二)近2年內未曾於本館申請個展通過且經安排展出者。 (三)非屬各機關、學校或社團之畢(結)業或成果發表展。 (四)申請人於同一年度以提送一件申請案為限,且不得同時申請個展及參與聯展。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4/8/8-8/11【第12屆「索尼創意科學大賞-夢想玩具樂園」】

Sony Taiwan以「創意玩具DIY」為概念舉辦科學競賽「索尼創意科學大賞」,每年以不同趣味主題,招募全台國小3-6年級小小科學家運用科學和創意打造獨一無二的超級玩具,活動全程免費參加!第12屆以「夢想玩具樂園」為主題,邀請參賽團隊以遊樂園為發想,打造最好玩的科學樂園玩具。 8月8日至8月11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免費開放暢玩,展覽現場更將集結Sony科教資源和各式科學活動,讓大小朋友們與創意科學互動零距離。 活動日期:113.08.08-113.08.1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徵稿:即日起-2025/2/1特刊【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主編之《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徵求特刊【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相關主題稿件至2025年2月1日止,詳參特刊稿約。本刊常態性稿件全年徵稿中,歡迎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生踴躍投稿。 特刊徵稿及全年常態性徵稿相關資訊詳見《文化:政策.管理.新創》期刊網站:https://tacps.tw/cpme-zh/。 本刊全年常態性徵稿及雙向匿名審查制度,隨到隨審,歡迎各界來稿。 本刊採全文無償開放取用(Open…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4/08/13-2025/03/16 【我走.我尋:當代原住民族移動記事特展】

臺史博與位於臺南、高雄及屏東的臺灣南部原住民文物館群合力完成的「共作展」。展覽核心呈現原住民族人「移動的歷史經驗」,由各館策展人攜部落族人的口述故事及文物,從不同視角及向度,共織出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展覽觀點,並尋求當代多元族群的對話與傾聽、探索與共鳴。 展覽時間:2024年08月13日-2025年03月16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 開幕典禮:2024年08月22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1樓圓形劇場…

高雄市立美術館:2024/9/27-9/28【近未來:美術館實踐再進化-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

從1994年開館至今,高美館已經創建30年。從2022年的博物館定義來看,當今的博物館應「在社區參與下提供教育、享受、反思及知識共享的多元體驗」。30歲的高美館亦因社會環境的變化產生新的使命,不只與時俱進,更期望能立基於當下,迎向迎面而來的諸多可能性,追求再演化。本次論壇將回應高美館30周年的提問,以「近未來‧Next 30」為題,邀請國內外講者從藝術與科技、跨世代對話二大方面分享專業實踐案例、彼此對話,提出關於未來美術館的眾多想像與實踐可能。 議題概念說明…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4/05/29-09/29【天天上演】

「天天上演」展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視覺藝術的脈絡下,我們該怎麼去理解現下的現場藝術或表演?或是如操演性或現場性等因應著越趨開放與跨域的各式邊界,供深度討論需求所衍生的各種抽象化形容詞?我們該以一種藝術創作的媒材去理解,抑或是一種作品的類型?還是我們該以什麼「不是」現場/表演來思考?回顧歷史,藝術史學者蘿絲李.戈柏(RoseLee…

嘉義市立美術館:2024/07/02-09/29【拂過栖息的陽光的風─蒲添生《運動系列》展】

四季的光原本想找個地方棲息,《運動系列》卻好動地舞動起身體,挑起了風的流動。捲起了時間的微塵,慌張不知所措地隨著陽光飄動。時而身體化為天秤,屏息的掂著動與靜,遲來的羽毛隨意地緩緩坐落,傾斜的雕塑起身而舞,陽光只好起身攜著微塵流動在時間裡,尋找著另一個栖息之所。 蒲添生認為:「人類的軀體,是大自然的縮影,在人體中可以找大自然的每個部分」。他終生投注於人體雕塑創作,是以現代主義寫實雕塑聞名的藝術大師。1988年他於電視轉播上,在羅馬尼亞選手「體操精靈」西莉瓦絲(Daniela…

【博物之島新訊】探訪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是全球首座以展示微生物及相關知識為主題的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 提供) 作者:林蔓娟 (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地景建築師) 「你看不到牠們,但牠們一直在這裡。牠們在你身上,也在你身體裡,你帶著超過十兆億個牠們在日常裡遊走。」——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官網 位於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微生物博物館(Artis…

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2024/7/11-2025/11/11【茶與王特展】

茶,從最初的湯藥茗粥,發展成日常飲品,乃至成為精神文明的象徵,從百姓到天子,無不為其著迷。早於西周時期,巴蜀之地的茶便被選為進獻周武王的貢品;而後在西漢景帝陽陵墓中,亦發現有做為陪葬品的茶葉。 茶風鼎盛的唐代,初步確立了貢茶與茶稅制度,並設立專製皇家用茶的貢茶院。有「茶學皇帝」美譽的宋徽宗趙佶愛茶成癡,親著《大觀茶論》,更自創「七湯點茶法」,上行下效影響之下,引領宋代茶文化走向高度精緻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