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即日起~【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 內容: 2020年是人類前所未有的一場試煉。新冠肺炎衝擊了每個社會面向,但也催化了許多進行中的創新轉型。 在生活日常逐步恢復的後疫情時代,文物館推出線上展覽、「為己而來」主題活動、「文物館 x 藝FUN NEXT x 518國際博物館日」優惠,並邀請您親臨文物館,聽展場導覽細述文物故事,神遊千年歷史。 這個五月,我們一同想像未來,體驗博物館的各種可能。 線上展覽 5月07日起  傅斯年讀書筆記特展 5月12日起  …

【博物之島專文】泛起歷史與美學的漣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正式揭幕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鄰近臺北車站。(戴秉儒 攝影) 作者/攝影: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座落於熙來攘往的臺北車站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位處車站前的精華地帶,緊鄰國立臺灣博物館(下簡稱臺博館)首都核心區博物館群,成為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的重要標竿之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5/19【開始受理110年暑假及下半年大專院校學生實習申請】

【開始受理110年暑假及下半年大專院校學生實習申請】 本院南、北院區開始受理110年暑假及下半年學生實習申請,歡迎對博物館教育推廣、文物保存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及研究所在學學生申請。相關訊息詳本院官網實習申請公告。 ❉ 申請公告及檔案下載: 實習生  https://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3000101 最新消息  …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5/14-6/1【老房子‧新點子─北大文化資產再利用成果展】

【老房子‧新點子─北大文化資產再利用成果展】 ❉ 內容: 有形的建築物或空間,無論是否具有文化資產身分,都可能面臨機能不再使用,必須引入新機能的狀況,再利用不再是歷史性建築專有權利,現代建築也將經由再利用改善舊有設備與品質,達成永續生存之契機。 本次成果展以「文化資產再利用專題研究」為主題,藉由舊建築與文化資產空間再利用案例分析,討論當代展現的新樣態,以及所面臨的新舊辯證與價值判斷議題。 ❉ 日期: 2021/5/14(五)~2021/6/1(二) ❉ 地點:…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下最暖心的數位創作!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的數位拼布被計畫

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與美術館推出的「數位拼布被計畫」,成品收藏於「Art UK」網站,可隨時點閱欣賞。(Photo credit: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Carissa Tanton, Kate Hulme) 作者:林富萍(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公共場合被迫關閉,閉館下的博物館如何提供資源與服務給觀眾?此時,數位科技顯得格外重要,讓觀眾無須到館也可獲得知識與參觀體驗,館方也可與觀眾保持互動。…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即日起~5/12【徵才公告(會計1名)】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徵才公告(會計1名)】 ❉ 基金會簡介: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以發展博物館社會使命、提升博物館專業、促進博物館國際交流為宗旨,朝向加強博物館各項專業工作及跨域應用之開發、推廣、營運之願景,以其成為館際合作與公眾文化交流之平台。 ❉ 徵才說明: 會計 (1名) 工作內容 1、基金會會計帳務作業、傳票製作、報表編製、科目分類帳編製 2、各項費用支付之發票、單據審核及帳務處理 3、年度預算編製、控管分析、執行狀況檢討…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21/5/19【博物館的未來︰開放進行式專題講座】

【博物館的未來︰開放進行式專題講座】 ❉ 活動介紹 為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2021年度主題: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本會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攜手邀集國內數十間館所機構合作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線上串聯活動,並邀請博物館開放參與的倡議者及幕後推手,集結於本次519講座以回應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的數位轉型之趨勢。 ❉ 日期 2021/5/19 ❉ 地點…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蒐藏熱延燒全球!紐約COVID-19當代蒐藏行動之挑戰

紐約歷史協會「徵尋希望—隔離下的紐約市」戶外展覽(Photo credit: Phillip Van Nostrand) 作者:謝孟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COVID-19全球風暴已蔓延一年多,博物館除了面臨閉館危機和轉型,紐約市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也開始呼籲各單位保存疫情相關紀錄。事實上,這類回應社會事件的當代蒐藏行動,美國各大博物館已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不同於過往,疫情產生的紀錄是全球性大範圍、多數發生在網路上,且長時間產生的巨量資料。…

【博物之島專文】延續文化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北海道愛努文化博物館與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的啟示

多變的卑南大溪河道,流傳著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的傳說,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張至善 攝影) 作者/攝影:張至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感謝日本吉原秀喜先生提供詳細的資料與書信討論,吳立涵協助翻譯;博物館同仁林佳靜提供的資料與經驗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