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跨界NFT熱潮興起!開啟後疫情時代數位藝術資產大門 十一月 15, 2021 世界上首座NFT博物館,即將座落於紐約西57街111號Steinway大樓內。(來源:Dronalist空拍紐約Steinway大樓) 作者: 程元(文化內容策進院文化金融處專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黃曜駿(倫敦Entext經濟分析公司總體經濟研究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所碩士) 什麼是NFT?迎接數位藝術的黃金時代…
最新消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2021/11/9-11/30【誠徵工讀生一名】 十一月 12, 2021 【誠徵工讀生一名】 ❉ 內容: 一、工作內容:展覽組及教育推廣組之相關業務,協助文物館處理複印資料、文書處理、資料整理、各項美編設計、中控室值班等工作。 二、聘用資格: 1.大學(含)以上之在學生,必須提供在學證明。 2.以文史藝術科系優先考慮。 3.具耐心、細心,手工精巧者為佳。 4.基本電腦能力:Microsoft Office(Excel, Word等),如有其他加分項目(繪圖軟體Photoshop或Illustrator等),優先錄取。 三、工作時間:…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線上展也能團結地方藝文能量!礦山藝術季發掘一山一家魅力 十一月 12, 2021 王文志作品〈方舟上的集會所〉,是本屆礦山藝術季唯一的實體作品,以竹子為主要建材,將荒地打造成社區休憩空間。(許正賢 攝影) 作者:許正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最新消息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1/21【第19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太空也要天氣預報?】 十一月 10, 2021 【第19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太空也要天氣預報?】 ❉ 活動介紹: 什麼是電離層?與我們的衛星導航有什麼關聯?如何對太空天氣進行預報?由科技部連續補助第19年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第六場次,將由國立成功大學陳佳宏副教授為大家解說神祕的太空天氣!…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關於冷戰的殘存──藝術如何看見冷戰? 十一月 10, 2021 姚瑞中、鄭鴻展《中國寶塔(金夏沙恩色拉總統農工業園區)》一作,在「秘密南方」展覽中以微縮模型再現臺灣農耕團於剛果共和國所建之宮殿式建築。(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作者:蔡雅祺(國家人權博物館典藏研究暨檔案中心組員)…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8項未來教育重點搶先看!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年會迎向未來 十一月 9, 2021 8項未來教育重點搶先看!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年會迎向未來(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附屬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Hands O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ldren in Museums)將於2021年11月9日至12日舉辦線上年會。本年度主題為「動動手!至未來」(Hands On-into the…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打開轉型正義之門:陳武鎮藝術創作展 十一月 8, 2021 從入口處「爪與牙」油畫作品中的軍官身影、到「風中的名字」在天空流動的政治受難者姓名,均能感受威權統治的時代氛圍,以及人民的恐懼與無奈(策展團隊 提供) 作者:胡鈞怡、黃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最新消息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10/16-2022/02/20【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 十一月 8, 2021 【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 ❉ 內容: 本展探究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及其在此歷史氛圍中所形成之深遠影響,並向臺灣現代藝術先驅們及其成就致敬。展覽涵蓋本館之重要典藏品與國際藝術家之借件作品。本館典藏品包括:李元佳、秦松、劉國松、蕭勤、李錫奇、韓湘寧,以及現代主義建築師王大閎與陳其寛的創作。國際藝術家的借件與相關文獻檔案,包括:當代藝術家陳麗可(Erika Tan)、蕭崇(Sung Tieu)、谷口瑪麗亞(Maria…
最新消息 臺北市立美術館:9/18-12/19【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十一月 8, 2021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 內容: 展覽從「感性的藝術史」出發,展出包括約翰・亞康法(John…
最新消息 臺北市立美術館:11/21擴建座談【翻轉美術館:地域與空間的重置】 十一月 8, 2021 【翻轉美術館:地域與空間的重置】 ❉ 內容: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開館即將屆滿40周年前夕,啟動「北美館藝術園區」的起造工程,不僅館體規模尺度得到升級,更可藉此契機,擘畫更寬廣的營運視野。北美館結合新建庫房充沛的量能,促進在地與國際的認同與參與,打造臺灣史近現代美術史研究重鎮。新館將著重資源與設施的配置,以營造條件相符的空間特質,積極扮演當代藝術、新媒體、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跨域展演、教育的平臺角色,形成與世界接軌的藝術交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