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2/3/12【創纖講堂:臺灣好纖!《臺灣纖維植物編織工藝研究 》新書發表會及專題演】 三月 9, 2022 ❉ 展覽名稱: 創纖講堂:臺灣好纖!!《臺灣纖維植物編織工藝研究》新書發表會暨專題演講 ❉介紹: 植物學界、編織工藝界引頸企盼多年,由全國植物學界的重量級學者,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名譽教授張豐吉教授撰著的《臺灣纖維植物-編織工藝研究》終於出版,成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第一本纖維專書(編號MF01)。…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城市博物館如何成為永續發展的力量?ICOM城市博物館委員會徵稿開跑 三月 9, 2022 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ICOM CAMOC)年會,將於布拉格城市 博物館斯特尼斯莊園舉行。(Photo by Jiri Hartmann, CZ, CC BY 3.0) 文|邱君妮(國際城市博物館委員會ICOM CAMOC理事、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ICOM CAMOC)將配合第26屆ICOM大會於8月22至 25日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年會。配合本屆大會主題「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最新消息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X典藏藝術家庭:3/25、4/17、5/6【《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新書座談會】 三月 7, 2022 ❉ 展覽名稱:《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新書座談會3~5月巡迴開講! ❉介紹:《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源於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一項研究出版計畫。除曾歷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外,林曼麗也在其長期任教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催生了深具特色的北師美術館,為國內少數具有豐富且不同性質之博物館/美術館營運經驗的學者。…
最新消息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22/03/4 – 2022/03/15 「幸運得主在路上」收容人藝文展 三月 7, 2022 ❉ 介紹: 本次展覽作品中有思念孩子及家人的收容人、感謝生命中的貴人而看見自己在矯正機構重新學習生活的幸運等,敦品中學(臺灣桃園少年輔育院)及臺中戒治所、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等青少年的作品,將他們的創作分享給關心他們的社會人士,邀請各界來欣賞作品,並持續支持蒲公英的故事力量,陪伴收容人及更生人,找回自己生命的希望與相信自己被愛的祝福。 ❉ 網址:…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展現疫情下的博物館價值:希望、對話與行動!ICOM行銷與公關委員會徵稿正式啟動 三月 7, 2022 國際博物館協會行銷與公關委員會(ICOM MPR)移地會議將於布拉格城堡克維茲宮舉行,從宮內可俯瞰古色古香的布拉格城區。(Photo by David Unger, CC BY-NC-ND 2.0) 文|張瑜倩(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ICOM MPR理事兼秘書長)…
最新消息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即日起~【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官方網站 第一期新訊專文發布】 三月 4, 2022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官方網站 第一期新訊專文發布】 ❉ 介紹: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於2019年9月國際博物館協會京都大會(ICOM Kyoto)成立,秉持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之宗旨,鼓勵博物館關注與重視各種人權困境,組成彼此共享、合作與學習的支持網絡。FIHRM-AP扮演亞太地區博物館與組織的平台,邀請各國共同關注亞太地區人權處境,建構以人權為核心之博物館價值,推動當代人權理念的實踐。…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ICOM布拉格大會參加攻略!報名方式、重點活動、投稿時程總整理 三月 4, 2022 第26屆ICOM大會將在捷克布拉格舉行(Photo by Julius_Silver) *5/11公告更新:報名早鳥優惠延長至5/30截止 記者:田偲妤(文化部博物之島專欄執行編輯) *報名早鳥優惠延長至5/1截止,相關資訊請以大會官網公告為主。(編輯室於2022/5/1更新)…
最新消息 嘉義市立博物館:2022/1/29-8/31【百年追求—嘉農棒球九十回望特展】 三月 2, 2022 【百年追求—嘉農棒球九十回望特展】 ❉ 展覽介紹: 九十年前,嘉義農林棒球隊進軍甲子園大賽,最後的冠軍賽,嘉農輸了,但卻創造了歷史。棒球場是決定輸贏的地方,但棒球對於臺灣的影響,卻已超越勝負。…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光線太暗、玻璃反光!怎麼在博物館拍出好照片?「光之書寫—鏡頭下的博物世界」講座紀實 三月 2, 2022 光線太暗、玻璃反光!怎麼在博物館拍出好照片?「光之書寫—鏡頭下的博物世界」講座紀實(郭冠廷 繪製) 作者:鄭珮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逛博物館、美術館已是文化消費中重要的日常,加上數位相機和社群媒體的普及,文化消費者常在社群媒體上貼文和分享照片。但無論是活動紀實或單純拍照,在博物館內拍照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光線暗和展櫃玻璃的反光,因此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拍出好照片,的確是一大挑戰!…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你的日常、我的苦勞: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二月 28, 2022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 Ayo! 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展場(高郁媗 攝影) 作者/攝影: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你是否曾注意過,生活中有許多使生活便利、舒適的身影,為我們擔負著3D(Dangerous, Difficult, Dirty)工作?你又是否曾經試著瞭解,超過70萬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的勞動夥伴,在文化迥異的臺灣社會中,遇到哪些困難與基本人權危機?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Ayo! A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