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2022活動計畫

❉ 活動時間: 2022年10月1-2日 ❉ 活動主題內容: 高屏地區博物館的兩岸交流與創意文化活動策劃 1. 參觀高屏地區的眷村博物館與座談 2. 參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覽與座談 3. 參觀屏菸1936文化基地、眷村博物館與座談。 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請向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報名,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fLDDGWeyFFD5zgwJ9 ❉ 活動聯絡人:彭慰,email:pengweilac@gmail.com。…

【博物之島專文】想做數位策展但缺工具? 「開放博物館」推出跨機構數位藏品及策展模組服務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架設的「開放博物館」平台,推出跨機構數位藏品及策展模組服務。(來源:開放博物館官網) 文|城菁汝(國家圖書館編輯) 連續兩年(2020及2021年)臺灣518國際博物館日慶祝期間,都出現「開放博物館」的身影,您知道「開放博物館」的由來嗎?要如何成為其中一員呢?…

【博物之島新訊】一起來美術館跳舞吧!如何活用肢體讓逛美術館不無聊?

國美館「腦洞一起開—不無聊工作坊」安排學員藉由舞蹈傳達自身與雕塑作品的關係。(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作者:劉昕昀(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2021年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了以成人觀眾為目標的特別活動「腦洞一起開—不無聊工作坊」,邀請跨領域夥伴以美術館資源規劃活動,讓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在獲得資源的同時,也能發揮創意,為兒童創造獨特的美術館經驗。本文以11月工作坊「用肢體讓美術館不無聊」分享活動內涵與方法。 除了手部操作技術,重新找回身與心的副語言…

【博物之島新訊】在陰霾中,創造光的藝術家們: 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

北師美術館自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4月24日,推出「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北師美術館 提供,黃邦銓、林君昵 拍攝) 作者:葉家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曙光自天窗灑落,呼喚著『醒來吧!』照亮陰霾。而後相互抱擁的靈魂便不顧一切地喊著『光啊!光啊!』掙脫黑暗而狂奔。」-陳植棋夫婦致師長手書 …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9期(111.12)徵稿啟事】

❉ 展覽名稱: 《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9期(111.12)熱烈徵稿中 ❉ 內容: 《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是一本以研究與交流為主的學術期刊;採主編外聘制,並規劃專題對外徵稿;徵稿範圍涵蓋近現代傳統書畫、戰後30年臺灣美術及博物館學。 111年度第2期(總29期) 歷史意識:博物館展示與藝術史建構 截稿日期:111年7月31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22/04/2-2022/06/26【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 展覽名稱: 【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 內容: 緙絲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織造。先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的各色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按圖案設計,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因此緙絲又稱為「刻絲」,是「無中生有」的工藝。刺繡則在已有的地組織,如:絹、綾、綢、緞等絲織品上,鈎描花紋圖案,再以針引線,將圖案繡出,可喻為「錦上添花」之作。…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22/04/1-2023/04/14【謎樣景泰藍】

❉ 展覽名稱: 【謎樣景泰藍】 ❉ 內容: 景泰藍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項工藝又稱掐絲琺瑯,於元代(1271-1368)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十七世紀的鑑賞家宣稱,明代宗景泰時期(1450-1457)燒造的掐絲琺瑯最值得收藏,此種工藝因而得到「景泰藍」的俗稱。然而,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已近乎失傳。後世匠人為肆應古董市場龐大需求,便鑄造各式帶景泰偽款的作品,導致往後鑑定的困難。…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2022/3/29-2022/5/29【筆尖佛國─傳熹唐卡佛畫個展】

❉ 展覽名稱: 筆尖佛國─傳熹唐卡佛畫個展 ❉ 介紹: 初接觸唐卡—這古老的藏傳佛畫, 迎來的是時空交錯的熟悉感—這個緣, 彷彿前世就已相遇,今生再來續。 下筆那瞬間,已知。 這是我終身的修行。 專注在筆尖,定、靜、安、慮、得。 自我的聆聽、宇宙萬物的啟示, 佛性慧根最高指引。 筆墨相依,線條環繞色彩, 勝過千言萬語。 交織出真善美的淨土—祂,就在這裡。 見,即 解脫。與大眾歡喜結緣。 展出者:傳熹 ❉ 時間: 111年3月29日(二)~111年5月29日(日) ❉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