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夏日藝術工作坊|小事物】

夏日藝術工作坊|小事物 ❉ 內容: 參觀《「一ˊ」居之所 – 美術館中的過河遊戲》之餘,一起體驗夏日浮洲的美好【小事物】!在美術館教育人員帶領下,參與者可選擇三種不同課程:草葉藍曬 、民俗圖騰電繪、紙揉小鳥,將藝術聚落和浮洲周邊人文和自然景觀作為創作基地,融入日常觀察與美感體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小事物。 ❉ 日期:07/09、07/15、07/16、07/22、07/23、07/29,共3種課程,6個場次。 ❉ 時間與報名網址: 【草葉藍曬 工作坊】​ 兒少場…

【博物之島新訊】當代藝術走入佛教美術館—傳統與開放的拉鋸如何協調?

佛光緣美術館《對焦1.0・質性藝術NO:2》展讓當代藝術走入佛教美術館,如何協調傳統與開放的拉鋸呢?(魏瑛慧 攝影) 作者:鄭秀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當代藝術好難懂啊!」這或許是不少民眾心中發出的吶喊,尤其是給人莊嚴形象的宗教博物館,通常展出佛教、歷史文物展,或是佛教畫、傳統工藝展,面對充滿多元性、不確定性的當代藝術,宗教博物館該如何與當代藝術形成交流與參照? 當代藝術的包容性,尊重傳統空間的協調之舉…

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學報》第45期徵稿

《現代美術學報》第45期徵稿 ❉ 內容: 臺北市立美術館發行之半年期刊《現代美術學報》,一般徵稿全年度開放投稿,在現、當代藝術範圍內,舉凡人文、社會科學各類研究方法與觀點皆可投稿,來稿隨到隨審;第45期主題徵稿為「設計作為一種社會藝術:臺灣設計中的藝術性」,徵稿至2022年11月30日止,歡迎相關研究者踴躍投稿。 主題徵稿題目:「設計作為一種社會藝術:臺灣設計中的藝術性」…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 X-site:藍屋】

2022 X-site:藍屋 ❉ 展覽內容: X-site 計畫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每年公開徵選,期待以各種開創性議題與當代跨域形式的臨時性裝置提案,建構出美術館、公共廣場及公眾三者間對話的整合性實驗。2022年由跨領域團隊「藍屋」的同名作品從20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2022年第9屆首獎。…

【博物之島專文】疫同劇場解謎無邊界:「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活動評析

「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活動主視覺(實踐劇場 提供) 作者: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本文感謝實踐劇場的郭踐紅藝術總監,與傳播及伙伴拓展組的莊漢菱小姐接受筆者信件訪問,使本文更臻豐富。 「你,會是找回百合的那個人嗎?」擁有57年歷史的新加坡實踐劇場(The Theatre Practice)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於2022年4月4日至4月18日間,推出「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Gallery of…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2台北點點攝影俱樂部會員聯展】

2022台北點點攝影俱樂部會員聯展 ❉ 展覽內容: 「台北點點」創立於1976年,當年從台南北上的王徵吉邀約簡榮泰擔任召集人號召了李振雄、陳次雄、戴立安、王裕榮、蔡啓祥等攝影同好組成俱樂部。點點秉持著「家庭事業第一、攝影創作兼顧」的原則下,提供熱愛攝影藝術的同好們一個可以交心並切磋學習的影聚園地,從拍攝研討到每月定期的作品觀摩、競賽,大家在相互砥勵中求進步,迄今47年來從未間斷,成就了多位會員榮獲國內外多項攝影比賽、公辦美展大奬。 ❉…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路口山趣-永平國小第九屆美術藝才班畢業美展】

路口山趣-永平國小第九屆美術藝才班畢業美展 ❉ 展覽內容: 本屆畢業美展以3大範疇呈現,分別是1、畫山/粉彩;2、寫山/書法;3、路口/渲染水彩畫,藉著迥異創作方法,個別體現同學們在這個學習階段所收獲到的美術能力和文化知識,以及認知事物之意義。作品媒材以書法、粉彩、水彩創作為主。創作形式以傳統的、文化的體裁出發,融合在地的環境特色。期盼藉此展覽帶領大眾了解孩童創造藝術,同時也呈現美術藝才班4年之習藝成果。 ❉ 展覽時間:2022/06/01-06/12 ❉…

國立臺灣博物館【氣候變遷下的解方】6月-環境議思講堂

【氣候變遷下的解方】 6月-環境議思講堂 ❉ 內容: 國立臺灣博物館規劃本系列以促進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提供可發展的具體行動為目標,特邀來自各領域,致力於相關議題推展的專家學者、達人與民眾共同探討目前國際社會與臺灣所面臨的氣候變遷情形、改善決策,期於強化大眾環境保護意識,反思人類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 ❉ 時間:111年6月18日(六)14:00-16:00 ❉ 地點:本活動調整為Google Meet線上辦理,講座線上連結將以電子郵件通知報名者。 ❉…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成為你的教學盟友?科教館DOW教師工作坊建立館校合作未來式

教師於科教館的「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參與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史汀實驗室  提供) 作者:周育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館如何提供教育服務給教師?教師又該如何使用博物館資源?一直以來是館校合作的關鍵課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攜手史汀實驗室,從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出發,推出「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Design 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