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不只是聆聽!打造互動式的博物館線上教育活動

數位法寶集結!盤點線上活動的新「教具」。(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作者:高于鈞(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 Covid-19席捲全球,國內外許多博物館都曾面臨封城、閉館的危機。向來重視實地體驗的博物館,也在此時發展更多線上體驗活動。然而,注重「動手學習」的教育活動,又該如何將「交流與討論」的現場氛圍延伸到線上呢? 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探索科學中心和兒童博物館(Explora Science Center…

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未抵達的模糊—眼蟲計畫】

創作論壇:未抵達的模糊—眼蟲計畫 ❉ 展覽內容: 展覽由策展人黃志偉(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所策畫,以計畫為名,實具備媒體實驗性及時延性,探索創作過程所延展出的諸多面向以及開放的可能,讓創作的變化、歧異、不確定性與意外等因子得以自由的進出創作場域之中。…

高雄市立美術館【市民畫廊:築思構界—劉呈祥】

市民畫廊:築思構界—劉呈祥 ❉ 展覽內容: 「築思構界—劉呈祥」是藝術家劉呈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市民畫廊之首次個展,展出其從2016年迄今包含數位演算作品、攝影、錄像、空間裝置等跨媒材多樣作品,呈現藝術家對人造與自然之間核心關係的關注,築構一個與觀者共振的可感知世界。 「築思構界」來自本展兩大主題概念:「築思」與「構界」,以「思維中的成形」與「視覺中的構築」相互生成與辯證,展出所對應之「思緒 宇宙」與「築…

【博物之島專文】一張綠毯下的博物館-舊金山加州科學院 (二)

加州科學院正門玻璃牆及東牆立面。(周文豪提供) 作者:周文豪(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專案研究員) 綠飛毯博物館的蛻變基因 當一枚蛹從背部裂開,一隻紫斑蝶從裂縫緩緩爬出,展開翅膀,令人驚豔又狐疑的是:為什麼那蝶從內到外全然異於數週前的毛毛蟲?答案很簡單:因為紫斑蝶有內建基因群主導這一切的蛻變(Metamorphosis)。 2011年9月17日,我到舊金山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博物之島專文】一張綠毯下的博物館-舊金山加州科學院 (一)

加州科學院,其建築低矮,形制簡單,似埋藏在蔥綠的森林中,是一棟經LEED白金認證的綠色博物館。從側面看其生機屋頂,依稀可見平坦中有圓丘,與附近山丘相呼應。(Photo by Steve Knight, flickr, CC BY 2.0) 作者:周文豪(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專案研究員) 2022年布拉格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大會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國立歷史博物館【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線上展

【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 線上展 ❉ 活動內容: 「家」是什麼?從古至今「家」的外貌和內涵經歷哪些演變? 「宅家」可以做什麼?人與家的互動得以激盪出多少精彩面貌?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線上展,透過圍繞「家」與「宅家」所發生的大小事,搭配100件典藏精選作品,提供民眾宅家靈感參考的文藝指南。…

【博物之島新訊】鮮活你「嘉」的記憶!故宮南院《嘉義文史展》應用空間資訊技術讓地方文史躍然眼前

故宮南院《嘉義文史展-羅山記影》利用空間資訊技術,鮮活你「嘉」的記憶!(蔡亞倫 攝影) 作者: 蔡亞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測量及空間資訊組助理教授) 程元(文化內容策進院文化金融處專員) 什麼樣的地方文史常設展,佔地不到五坪,卻能勇奪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繆思獎(Muse Awards)?現展於故宮南院的《嘉義文史展-羅山記影》做到了! https://youtu.be/ANxSAV05fx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