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超愛畫 一團金屬人 大相未來展】

超愛畫 一團金屬人 大相未來展 ❉ 內容: 「超愛畫—大相未來展」聯合畫展,是由「超愛畫室」及「一團金屬人」共同舉辦,參展的11名藝術家,都是具有各自獨立屬性的「金屬人」!一團金屬人行政總監吳佳樺(無棠)表示:「我們就是各式各樣的金屬元素,擁有各自獨立的特性,展演獨特的風貌,但必要時也能以藝術為鍵結、熱情作導體、將自由多樣的創作,聚合為合金般強大精粹的藝術能量!」、「只要來看展覽,就更能明白金屬人的奧義之所在!」。…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百福巨竹圖 2.0】

百福巨竹圖 2.0 ❉ 內容: 主辦單位台灣專案管理學會表示,清貴女史師承畫竹名家王瑞琮,自始學習作畫,便以蘭、竹為專一學習的目標,堅持畫竹幾十載,在畫壇有「竹癡」的雅號;陳清貴老師接續古人喜竹精神,曾於竹林裡朝夕觀竹長達一年多的時間,竹的各種姿態全然記憶於心,及當筆下任一時刻皆可湧現,如東坡之言「胸有成竹」;其人如其名,淡泊名利、清雅高貴,曾舉辦多次個展,皆源自於其超過一甲子的功力!…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複語—田名璋攝影創作展】

複語 田名璋 攝影創作展 ❉ 內容: 田名璋自1993年從事攝影創作以來,長期聚焦在鄉愁此一主題上,探討個人離開「家」之後,對於土地和親人的思念。2010年開始探索自我的童年,回到故鄉挖掘孩時的記憶。2013年對於自己身處的臺灣街頭景觀有深切的體悟,認為是臺灣人表現生存與創意的文化特色之一,開始系列的街頭景觀創作,儼然是一種對臺灣文化是什麼的深刻提問,是創作者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一解鄉愁及追求認同的過程,於是產生了「複語」的系列創作。…

【博物之島專文】用40年來證明的都市鑽石-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二)「進化系博物館」的營運模式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展間(©Nakanoshima Museum of Art, Osaka) 作者:蔡世蓉(旅日文字工作者) 構想40年、籌備30餘年,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以下簡稱「中之島美術館」)終能撥雲見月,以代表世界級都市大阪魅力之鑽石亮點設施,於2022年2月開館啟航。回顧至今所呈現的階段性成果,筆者觀察其堅守籌建近40年最終大逆轉的關鍵,可歸納為三點:扎實的博物館基本功、都市戰略新眼光,及博物館營運新手法。 開館前的醞釀:博物館基本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潮湧浪拍—島嶼文化的增生】展覽@2022臺灣文博會

潮湧浪拍—島嶼文化的增生 @2022臺灣文博會 ❉ 內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輕裝前進高雄展覽館,現身「2022年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2022臺灣文博會 打造「交會之島」,讓登島的民眾,可以經由橫跨400年的臺灣地圖,與各時代的臺灣相遇。此外,展覽以海水「潮、湧、浪、拍」的各種姿態,象徵島嶼文化湧動及增生的樣貌,並經由博物館的文化創意,帶領觀眾感受島嶼文化的趣味、驚喜、創意與魅力! ❉時間: 買家、專業人士參觀日(前2日不開放一般民眾)          …

國立歷史博物館【「走讀臺灣•尋樂城南」系列活動】

走讀臺灣 • 尋樂城南 系列活動 ❉ 內容: 國立歷史博物館位居臺北城南超過一甲子,為臺北城南一處具指標意義的文化藝術風景。 111年,以在地身分開發「尋樂•城南」路線,帶領民眾走踏臺北城南周邊的藝術、人文與地景。 從博物館典藏在地、保存記憶的角度出發,帶領民眾穿梭城南巷弄間,尋訪、蒐集及聆聽城南文史與庶民日常,樂遊城南在地店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使用文本包括《熱天的時陣》、《一家人的南門市場》、《食居城南:南門市場與周邊飲食的生活故事》等三本。 ❉ 三條走讀路徑:…

國立臺灣博物館【「智慧觀臺博」數位說明App The “NTM Smart+” App】

「智慧觀臺博」數位說明App The “NTM Smart+” App ❉ 內容: 國立臺灣博物館「智慧觀臺博」為一個以科技融入展覽的展示說明App。本階段以「自然臺灣」展廳作為施作範圍,以行動裝置快速標定,呈現展品的說明內容,提供觀眾新穎的展品資訊取得方式,並獲得博物館擴增實境的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