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光州設計雙年展」。(詹話字 攝影)
作者:詹話字(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
2025 年「光州設計雙年展」(Gwangju Design Biennale,展期至2025年11月02日)以「你,世界:設計如何擁抱人性」(You, the World: How Design Embraces Humanity)為主題,將「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作為核心概念,邀集來自全球共19個國家的429位藝術家,展出163件原創設計作品。
自2005年起,光州廣域市政府為振興光州的設計產業,與光州雙年展基金會於單數年秋季共同合辦《光州設計雙年展》,並依展覽需求與目標,將部分展區延伸至公共場所或市民生活空間。今年的主題特別強調「設計」在促進平權與共融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在於設計不僅能回應社會與環境挑戰,更能夠創造機會、擁抱差異,進而改變或重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光州作為韓國近代民主運動史的重要據點,雙年展的主題,也直接展現了對於人權的關注與重視。
展區規劃分為「世界」(World)、「生活」(Life)、「行動力」(Mobility )與「未來」(Future)四大主題,探討如何透過設計實踐多元共融的社會景觀。展出案例涵蓋公共空間、大眾服務、消費性商品與生活設施等面向,從微觀到宏觀的多樣案例,向觀眾表達包容性設計改變社會的無限可能。

當設計成為連結/回應社會的共同語言
第一展間「世界」聚焦挪威、芬蘭、義大利、德國、阿根廷、日本、臺灣、韓國等國的包容性設計發展與影響,並展示多所大學開發的相關計畫。臺灣在此展區中也呈現多項經典案例,如獲得金點設計獎的「廣慈博愛園區南區景觀遊戲場」、由JIASUI STUDIO和美感細胞合作的「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以及中山捷運站改造計畫與捷運出入口「共享傘」租借服務等。這些案例展現出臺灣設計如何以創新思維回應多元共融的精神,並體現設計作為社會實踐,超越地域與文化的界線,成為連結社會、促進平等的共同語言。



第二展區「生活」,策展團隊將「包容性設計」視為消弭隔閡的重要途徑。展區強調設計不僅是為少數族群量身打造的客製化服務,更是一種支持所有人自主生活的實踐。透過多樣的設計思考與應用,差異不再被視為限制,而是形塑共融社會的重要資源。


「包容性設計」開啟未來想像的鑰匙
第三展區「行動力」關注人們的行動自由與權利,彰顯包容性設計在維護個人尊嚴及提升生活品質上的關鍵意義。展區中自交通基礎建設、公共運輸設施延伸至自動駕駛汽車等案例,描繪出一個人人皆能自在遷徙、安心漫遊城市的未來藍圖。


第四展區「未來」,觀眾將探索包容性設計的發展方向與想像。展區以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觀點出發,開展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多重思考,思索設計如何以更靈活與開放的方式,回應人類面臨的挑戰與需求。本區結合人工智慧、機器人及多元科技應用,透過跨域合作與創意實驗,描繪出一個屬於所有人自由、平等、共融的世界。並提醒著我們,包容性設計不只是今日的實踐,更是持續塑造人類生活想像與社會願景的重要力量。


2025 年「光州設計雙年展」以「包容性設計」為核心,嘗試在多元社會中,為每一個人創造舒適、平權且具尊嚴的生活條件。「設計」在當代與未來的角色,也不再侷限於美學形式或回應單一需求,而是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差異、回應特殊性。透過設計的思維與行動,在人與人、環境與科技之間,持續追求理解、對話與共好的可能。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