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三, 十月 15, 2025
會員註冊/我是會員/English

CAM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跨越時空的性別對話:故宮南院《青春的她與他》特展

On 八月 28, 2025
【博物之島新訊】跨越時空的性別對話:故宮南院《青春的她與他》特展

《青春的她與他》特展展場,展區延續浮世繪作品《淺草的晴嵐》黃色調設計,並以漸層效果象徵融合的概念。(陳慧芸 攝影)

作者:黃禎貞(嘉義縣政府教育處 課程督學)、陳慧芸(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故宮南院於2025年5月推出《青春的她與他》特展(展期至2025年8月31日),展覽以特展「江戶浮世之美」為基礎,攜手嘉義地區國小、高中學生參與合作,並共同策劃三個主題展區:「浮世新繪:版上青春.性別百態」、「浮世代社會性別浪潮」與「遊藝浮世:從江戶到嘉義的跨域共創」。透過學生以「浮世繪」發想的藝術作品,呈現新世代對性別的多元想像與創意詮釋。觀眾不僅能欣賞學生作品,更可透過參與,感受展覽作為學習與創作交流平台的多重意義。

 

館校合作,從浮世繪的當代對話開始

故宮南院於2024年11月12日舉辦「資源融入高中課程設計」討論會,邀集嘉義縣多所高中教師與策展團隊參與,確立「館校合作 × 性別教育」為核心方向,並將展覽資源轉化為課程設計的起點,將性別議題引入學校課程與學生創作。

在推動上,合作方式採循序漸進:先由策展人員分享展覽重點、典藏背景與數位資源,協助教師設計課程;再透過線上課程與工作坊,引導展覽脈絡與性別議題融入不同學科,藉此與師生共同討論展場呈現、主題設定等,逐步形成完整的展廳配置與內容規劃。並將最終成果納入展場設計,各校成果包含版畫、繪畫、浪潮箱、互動遊戲及版畫手作體驗區。

 

以性別為筆,跨越青春的浮世之旅

此次「跨域策展」透過學生創作,探索藝術如何成為青少年反思與表達自我觀點的媒介。例如,在展區「遊藝浮世:從江戶到嘉義的跨域共創」中,嘉科實中融合AI繪圖與Scratch程式設計,創作出融合江戶美學與在地文化的數位藝術與互動遊戲,呈現學生如何以科技工具回應傳統視覺語彙,並將地方文化融入創作。

 

(上)嘉科實中融合浮世繪與嘉義地景, 運用AI設計互動遊戲。(陳慧芸 攝影);(下)嘉科實中學生合照。(陳慧芸 攝影)

竹崎高中的「社會性別浪潮箱」則格外引人注目。此作品源於教師提出的「議題箱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浮世繪圖像切入,觀察江戶時代的性別角色,並進一步連結當代的性別平權議題。學生以木箱作為「微型展場」,在其中編排圖像、物件與文字,將性別議題策展化,並跨越歷史、藝術與公民社會的邊界,思考如何翻轉既有的性別框架。

 

竹崎高中學生製作「社會性別浪潮箱」過程。(黃議萱 攝影)

「社會性別浪潮箱」的設計承載三重功能。其一是社會觀察,學生透過資料蒐集與比較不同時期的圖像與史料,理解江戶社會的階層與性別分工。其二是創作實踐,木箱被視為「展場縮影」,學生藉由圖文編排、象徵物件的配置與錄製音檔,形成詮釋性的作品。其三是公共性,透過展覽,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議題的表達者與策展人。

 


竹崎高中發想的《社會性別浪潮箱》,箱內更以「橋樑」作為隱喻,象徵連結、勇氣與共融。(陳慧芸 攝影)

完成後的《社會性別浪潮箱》在展場中成為學生與觀眾的交流媒介。觀眾可透過箱內的圖像、物件與文字標註,理解學生對性別議題的詮釋。這不僅是一件創作,更像是一個「小型策展空間」,展現當代青年對浮世繪性別符號的回應與觀點。並且體現學生對SDGs性別平權的深刻理解,包括消除歧視與暴力、促進女性在政治、經濟與科技領域的參與,以及推廣性別平等文化等。

 

 

竹崎高中學生作品(沈湘芸 提供)

永慶高中負責的「浮世新繪:版上青春.性別百態」展區,則以學生的日常經驗出發,透過版畫技法引導他們進行性別觀察與自我表達;課程設計首先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域著手,觀察校園制服規範、社交場合中的行為期待,乃至廣告與社群媒體中的性別形象。這些日常細節成為討論與反思的起點,幫助學生意識到性別角色背後的社會框架。

在創作實踐中,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轉化為版畫圖像。例如,有人以穿著和服的男性挑戰性別刻板印象,有人透過短髮與服飾選擇展現女性多元氣質,強調打扮是自我取悅而非迎合大眾;也有人以浮世繪風格重新詮釋家庭分工,表達父母皆可成為家庭的MVP。其他作品則透過衣飾交錯象徵剛柔並濟,或以女武士展現溫柔與堅毅的平衡;甚至借用小丑魚行為顛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這些作品皆從不同角度描繪出年輕世代對性別平權的多元想像。

因此,永慶高中的學生不僅是技法的學習者,更是將觀察與思考轉化為藝術語言的創作者。他們一方面紀錄對社會性別現象的細膩洞察,另一方面也透過藝術作品提出回應,實踐了「以藝術作為社會觀察工具」的精神,展現出青年世代對性別現象的細膩感知。

 

永慶高中版畫互動體驗區。(黃禎貞 攝影)

 

結語:穿越時空的性別對話

透過館校合作,「文物」成為性別平等教育的入口,學生不僅參與展覽內容製作,也從作品創作與展場設計中實踐表達與詮釋,角色從過往被動接受知識的觀眾,轉變為參與者。展覽也呈現了學生如何透過藝術回應當代性別議題,體現當前教育現場鼓勵多元價值、批判思考與跨領域學習的趨勢,拓展了博物館作為學習場域的可能性。並在浮世與現實之間,繪出屬於年輕世代的性別圖像與文化敘事。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 新関伸也, & 松岡宏明(著), 吳崇萍(譯).(2024)。不一樣的美術鑑賞課:日本鑑賞學習評量表 ルーブリックで変わる美術鑑賞学習。主流出版社。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

Gender EducationMuseum Educationmuseum social impactMuseum-School Collaborationpublic engagementYouth Creative Expression公眾參與博物館教育
Share

Prev Post

臺大博物館群:2025/9/15-9/16、10/27【114年友善平權系列工作坊即日起開放報名】

Next Post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5/08/28-09/15【蕨生‧映境 彭雅美雕塑個展】

熱門消息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黑人紳士的時尚革命:大都會博物館「Superfine」特展

十月 13, 2025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2025/11/6-11/7【百花齊放的校史──第二屆校史與機構史研討會】(報名自即日起至10/29)

十月 9, 2025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25/10/30 – 2025/10/31【2025…

九月 19, 2025

郵政博物館高雄館:2025/11/8-2026/6/14【漫步郵趣-動漫郵票特展】

九月 24, 2025

國立政治大學:2025/10/7【「人人亞博: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歷史、收藏、展覽和教育」專題演講】

九月 17, 2025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5/09/20-10/06【如是之間 ・ 一心弘體書法藝術展】

九月 16, 2025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5/10/04-2026/01/04【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十月 9, 2025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2023/08/24-2026/08/24【《點時成今:影響臺灣的勞動事件》特展】

九月 25, 2025

【重要公告】 「補助博物館專業人員參與 2025 ICOM 杜拜大會暨學術發表」補助申請延至114年10月1日

九月 24, 2025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2025/10/1-2026/9/30【《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

十月 3, 2025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2025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版權所有.
100055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20號9樓 電話:02-2361-0270 #705、706、707 Email:service@tmaroc.org.tw
Design by Pro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