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三, 十月 15, 2025
會員註冊/我是會員/English

CAM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相遇平宅記憶,「移動的自由」特展留存將消逝的社區故事

On 四月 11, 2024
【博物之島新訊】相遇平宅記憶,「移動的自由」特展留存將消逝的社區故事

「移動的自由」展覽主視覺由洋蔥設計與安康平宅居民共同創作,拼貼居民的書法題字與文件,展現社區記憶。(明日製作所 提供)

作者:鄧皓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平宅」(平價住宅)為1960至70年代政府提供之社福措施,「安康平宅」為其中規模最大的區域,安置包括隨越戰輾轉來台的越棉寮難民;多年積累許多社會問題,飽受外界、甚至社區內部的汙名和偏見。

市府自2012年規劃將安康平宅階段性改建成「興隆公共住宅」,解決房舍老舊擁擠的問題,並試圖改變地方風氣。

「移動的自由——遇見安康平宅最後的風景」為「興隆社宅公共藝術計畫」之階段性成果展。該計畫以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社會住宅公共藝術總體論述「HOME TO ALL」為概念〔註釋1〕,由「明日製作所」延伸出「我們在文山相遇」為題,規劃在2022-2026年之間,透過藝術創作與行動,推動當地居民、民眾/未來住戶對於社宅共居生活的想像。

「移動的自由」策展於安康平宅的空戶中,作品《在小客廳遇見你》營造「興隆小客廳」進駐時的空間氛圍。曾舉辦過與平宅居民烤餅乾、畫畫、小旅行等活動。(鄧皓勻 攝影)

「移動的自由」源自於明日製作所藝術工作站「興隆小客廳」進駐一年多以來觀察與經驗的累積。藉由在平宅創造一處公共空間,讓平宅居民的生活需求與故事得以聚集,陪伴居民們搬遷移動上的心理變化,也讓在外界觀望安康平宅的民眾,有機會走入並認識平宅居民的「立體」樣貌。

展覽以藝術作品串連家屋空間和居民物件,分佈於三個空戶平宅當中。《在小客廳遇見你》透過居民的代表性物件,講述其中的生命故事、社區間的互助精神、以及彼此相遇的歷程。

例如,明日製作所藝術工作站「興隆小客廳」進駐之際,曾邀請Heard Corner荷角藝術療癒工作室-劉怡吟藝術治療師帶領居民體驗翻製石膏手模。而居民鳳玲雙手的模型,使得觀眾可以藉由歷經風霜的痕跡,了解她所經歷中國赤化、寮國叢林生活與越戰的記憶。

居民鳳玲的雙手模型。左手食指和右手大拇指因故受傷而變形。(鄧皓勻 攝影)

另一戶空間為已逝廖婆婆的家屋,播映風景映畫創作社的紀錄片《廢墟的獨白》。空間與紀錄片圍繞著被遺留下來的傢俱用品相互對話,從中拼湊原平宅屋主的個性與生活。

廖婆婆在兩三年前跟著救護車出門後就沒有再回來了,她的家屋並沒有被家人整理,還留有廖婆婆生活的軌跡;《廢墟的獨白》記錄平宅廢墟的樣貌,穿插居民的訪談片段,使得我們得以窺見平宅社群面對環境變化、居所移動與自身生命的感受。

作品《廢墟的獨白》需走入廖婆婆的家屋中觀賞。(鄧皓勻 攝影)

而陳伯義的作品《百福臻》,取名自他在安康平宅發現的一幅門聯「百福具臻」;以陪伴之意,透過搬離前居民與家屋的合影給予祝福。另一方面,這些照片記錄了平宅居民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藝術家陳伯義除了記錄當下的影像外,也數位修復居民昔日的照片,藉此再現居民們的生命活力。(鄧皓勻 攝影)

展覽中可見每個人對於「移動」和「家」的選擇,並非所有平宅居民都會搬遷至社宅,現有居住互動網絡勢必隨著安康平宅的拆遷而轉變。該展陪伴地方記住吉光片羽,也為即將混居的未來,創造不同社群之間共享空間/共想日常的起點。


【註釋1〕:「HOME TO ALL」為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於2019-2020年委託禾磊藝術發展而成。詳見「臺北市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設置先期規劃」。

執行編輯:謝佳均


「移動的自由——遇見安康平宅最後的風景」詳細資訊

展覽日期|2024/03/08~04/21

時間|每週五、六、日13:00-18:00

地點|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105巷24號1樓

 


資訊來源:
  • 「我們在文山相遇」粉絲專頁
  • 張子午(2018年7月24日)。台北市最後的貧民窟──安康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報導者。
  • 謝宗翰(2023年2月19日)。當渡船即將靠岸——安康平宅戶面臨興隆社宅改建之居住保障。眼底城事。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

Local MemoryMovementpublic artpublic engagementSocial Housing公共藝術公眾參與地方記憶
Share

Prev Post

歷史文物陳列館:2024/04/27【演講活動:從河西、西域出土木簡看漢晉時期的文化流播】

Next Post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4年3月29日-2024年5月26日【「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降雨篇」特展】

熱門消息

學會最新活動

【重要公告】 「補助博物館專業人員參與 2025 ICOM 杜拜大會暨學術發表」補助申請延至114年10月1日

九月 24, 2025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2025/05/17-2026/05/02【《無框職人:當工仔遇上性別新視界》特展】

九月 25, 2025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5/10/3-2025/11/2【人生百百款—114年臺史博樂齡共創推廣活動成果展及交流座談會】

九月 22, 2025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5/10/03-2025/11/02【描摹字句的敘情者-陳庭怡新秀創作個展】

十月 3, 2025

【博物之島新訊】黑人紳士的時尚革命:大都會博物館「Superfine」特展

十月 13, 2025

【博物之島新訊】品嚐歷史裡的臺灣味,「數味食光特展」共筆轉譯之策展實踐

十月 3, 2025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10/31-11/1【2025全人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國際研討會】(報名自即日起,額滿為止)

十月 13, 2025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25/09/18-10/06【「璞玉發光 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得獎作品聯展】

九月 16, 2025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2025/10/1-2026/9/30【《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

十月 3, 2025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5/10/04-2026/01/04【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十月 9, 2025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專書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人權與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臺灣博物館史綱網頁
    • 文化部文化典藏系統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2025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版權所有.
100055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20號9樓 電話:02-2361-0270 #705、706、707 Email:service@tmaroc.org.tw
Design by Pro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