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的人——我們如何走到這個令人疲憊不堪的時代?】
將邀請台師大教授,從哲學的觀點切入,探討為何現代人總覺得疲倦,卻又說不清到底為什麼累?倦怠不只是個人感受,更與我們所處的社會、勞動模式、科技環境緊密相關。本場講座將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探討倦怠如何形塑不同時代的身心狀態,並思考在這個令人疲憊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自處?
講者:
黃涵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教授
主持人:
陳柏謙|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 秘書長
時間:2025 年 5 月 3 日(六)15:00-17:0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報名網址:https://lightbox.pse.is/0503event
【做展的人 —— 攝影展覽、藝文勞動,及其產值】
而當我們在看一檔攝影展的時候,除了創作者精心攝製的作品之外,是否也曾好奇展覽為什麼會長成眼前的模樣?影像如何在空間中展開敘事?策展人怎樣建構影像、空間及觀者之間的關係?一檔攝影展是如何製成的?又為什麼要做攝影展?
邀請三位來自不同專業機構的藝術及教育工作者,講述各自策劃攝影展的緣起與方法。並分享一檔攝影展覽背後不為人知的甘苦,探討那些在過程中沒有對價、難以量化的勞動。
在新聞及社群媒體上,一張張動人的照片背後,有哪些看不見的勞動?攝影的專業工作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邊界,要如何拿捏?二者的勞動本質,有什麼不同?工作與創作在實務上,存在什麼樣的張力關係?
講者:
鄭怡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末代礦工》攝影展策展人
鄒 婷|新北市美術館策展人,曾策劃《浪漫臺三線》
冷 彬|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致力於青少年影像發聲計畫,多次策劃《不簡單生活節》
主持人:
曹良賓|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總監
時間:2025 年 7 月 26日(六)15:00-17: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光影下的紋理-凝視個人勞動到集體意識的動員】
當代藝術的創作聚焦在當代的議題討論範疇,我們如何以攝錄影的藝術創作,擾動公眾面對議題、討論議題,將你我面對的勞動經驗彼此分享與討論,邀請二位以攝影及錄像媒介的藝術創作者,如何運用個人的藝術與攝錄影專業挖掘社會角落,使得公民透過作品認識議題的輪廓。
講者:
謝三泰|曾拍攝《勞動群像攝影集》攝影師
鍾宜杰|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民主之眼》三部曲紀錄片導演
主持人:
鄭怡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時間:2025 年 8 月 23 日(六)13:30-16:40
地點:高雄市勞工博物館3樓勞動劇場
【翕相 ê 人 —— 從專業工作到個人創作】
邀請三位攝影專業工作者與創作者,分別是隸屬於本土非營利媒體的攝影記者、國際新聞通訊社的新聞記者,以及一邊工作、一邊從事創作的年輕攝影師,談談各自日常的工作樣態、職場上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工作與創作的邊界。
講者:
鄭宇辰|自由接案攝影師、《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LOST/FOUND》作者
汪佳燕|《路透社》攝影記者
唐佐欣|自由接案攝影師、《在夾縫中抵抗:大觀社區攝影手記》作者
主持人:
吳垠慧|攝影及藝術研究者
時間:2025 年 9 月 28日(日)15:00-17:30
地點:場地洽談中
活動網址
https://kml.kcg.gov.tw/news/detail?key=317
聯絡人及電話
莊博宇/07-2160509